理解
上海 姜韬
同学小丽要过生日了,准备开一个生日宴会,他打电话邀我和其他同学一起去庆祝,正当我满怀喜悦之情想去参加朋友的生日会时,父母却以要以临近考试为由,不让我去。
我生气了:“为什么不可以去,同学们都去了啊!”
爸爸也生气了,大声吼道: “不许去就是不能去!马上就要考试了,还不好好复习,做作业去!”我气得脸都涨红了,硬要去参加,但爸爸却拦住我:“不许去!”一下子,事情处于了白热化,我一声也不吭,站在墙边,白着眼看爸爸,嘴翘得比天还高,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自己的反抗没有感动爸爸,爸爸无动于衷,我无可奈何跑回房间,一头扑在床上,把门给反锁了,无论爸爸怎么叫门我就是不开,我哭了。
爸爸找来钥匙把打开了门。
我躺在床上,眼泪汪汪的,心中又生气又伤心,我没有抬眼看开门走过来的爸爸,爸爸见我还在生气,就小心地哄我:“如果你去做作业,我就带你去吃你喜欢吃的肯德基。”
“我不喜欢吃肯德基!”
爸爸见这样,又说:“如果你好好复习,爸爸就带你去锦江公园玩……”
我还是头也不抬。
……
“你真的很想去参加同学宴会啊!”
“当然了!同学们都去了啊!”
爸爸见我态度坚决,口气缓和了下来,我看时机到了,就坐起来说:“爸爸,你不是常说,做人要遵守诺言吗,我怎么能不讲信用呢?我已经答应给人家了。”
爸爸看着我,没说话。我又说:“如果我不守信用,在同学面前我会抬不起头的,小丽是我最好的朋友。”
爸爸低下头,好像正在考虑,我见有希望了,立刻保证:“放心,爸爸我一定会好好考试的。”
“好吧”。爸爸同意了,我紧紧地抱住了爸爸。
【老师点评】
答应别人的事要兑现,这是一条做人准则。但是,在爸爸眼里,学习也是一件不可忽略的大事,如何处理这两件看似没有关联却又十分密切的矛盾?小作者通过巧妙的细节安排解决了矛盾。从中我们看出了爸爸的理解源自“我”的执着,故事大量运用人物的对话描写而不惜笔墨,加以心理描写的密切配合,使文章内容十分真实,富有较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