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
苏步青于1902年9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都靠种地为生。父亲苏宗善是个一字不识的大老粗,母亲也是个普通农民,一家人过着艰难的生活。苏步青的父亲虽没有文化,却颇有远见。他省吃俭用把苏步青送进学堂,决心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苏步青最初上的是本村的私塾学堂。在他9岁那年,父亲千方百计筹措了一笔学费,送他到50公里开外的平阳县城去读书,希望他在那里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苏步青在县立小学直接插入高小学习。由于他当时年龄太小,尚不知道用功,又没有上过初小,基础薄弱,再加上听不懂平阳方言,这一切使得他在一开始成绩很糟糕。每逢考试,苏步青总是最后一名。老师们说他笨,同学们嫌他穷,没人喜欢跟他玩。苏步青自己也感到苦闷与迷茫。就在这时,他遇上了一位好老师。这位老师叫陈玉峰,是教地理的。陈老师没有嫌弃这个穷学生。通过观察,他发现苏步青天资聪颖,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是棵好苗子。有一天,他专门找到苏步青,跟他进行了一次长谈,鼓励苏步青树起信心,发愤苦读,为父母也为自己争口气。
陈先生的话语重心长,对幼年的苏步青震动很大,并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勤奋学习,奋起直追,再也不浪费时间了。从此以后,苏步青像换了一个人,他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学习上,恨不得将一天当成两天用。就这样仅用了半年,他的成绩就由最后一名一跃而成为全班之冠,并且把第一名一直保持到高小毕业。
小学毕业后,苏步青接着到温州城读中学。校长洪眠初是一位饱学之士,正是他把苏步青引上了数学道路。洪校长经常向学生们灌输科学救国的思想,并聘请了一些曾留学日本的教师为学生们上课。这些教师带来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知识,开阔了大家的眼界。苏步青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日本的科学杂志,很快就被其中饶有趣味的数学题吸引住了。洪校长是位慈祥而又严厉的老头,他给学生们上几何课。每当他夹着教本和圆规出现在教室门口时,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在绪论课上,校长从远古的结绳记事,讲到埃及的金字塔,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学讲到祖冲之的圆周率,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使苏步青听得入了迷。洪校长引用大数学家高斯的一句话说:“‘数学是科学之王。’只有首先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科学。对于内忧外患的中国来说,要走科学救国之路,人们就必须先把数学学好。”
听了洪校长的讲课,苏步青犹如醍醐灌顶,感到深受启发。从此以后,他放弃了对文学的爱好,开始把兴趣偏向数学。勤奋的学习加上老师正确引导,使得苏步青的学习出类拔萃,被洪校长视为得意门生。1919年,苏步青中学毕业了,洪校长慷慨解囊,拿出两百块大洋,让苏步青到日本留学。这一年他才17岁。
苏步青只身一人来到日本东京。1923年9月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使他最初求学的东京高等职业学校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堆瓦砾。于是苏步青决定报考设在仙台市的东北帝国大学,专攻他所喜爱的科学——数学。
东北帝国大学是日本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在1924年,苏步青是这所学校唯一的中国考生。考试发榜了,苏步青门门功课获得满分,在所有的考生中名列第一。他以优异的成绩跨进了大学校门。从此以后,每当晨曦初放的时候,东北帝国大学的芊芊小路上,就出现一个思考着的身影;每当夕阳晖映的时候,东北帝国大学的图书馆里就有一位青年在埋头苦读。这个人就是苏步青。苏步青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数学部主任林鹤一先生的赏识。他很喜欢这个才华横溢而又踏实认真的学生。林鹤一先生知道苏步青生活拮据,就经常给予周济,并介绍他到校外当家庭教师,后来又安排他在“临时教员养成所”任讲师。这在中国留学生中是个特例。在苏步青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当过杂志校对员、图书馆管理员,甚至干过卖报送牛奶的工作。有时为了学习和打工,他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然而这一切都没有累跨苏步青。相反,他却利用管理图书的机会学会了打字,翻遍了书架,为以后深入研究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分劳动,一分收获。苏步青上大学三年级时,就在东北帝国大学脱颖而出了。他在日本科学院院士然原松三郎先生的指导下,用英文完成了第一篇数学论文——《一个定理的扩充》。论文发表在日本权威刊物《日本学士院纪事》上,立即引起了轰动。因为,这本杂志极少登载外国人的文章,何况苏步青是一个中国学生!
接着,苏步青又进入大学的研究院继续深造。他在读研究生的4年间,连续发表了30多篇论文,并于1931年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在日本获得这一学位的外国人,在他之前只有中国的陈建功先生。
1931年3月,苏步青学成归国,应聘为浙江大学副教授,两年后升为教授。全国解放后,他于1952年由浙江大学调往复旦大学,历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
从1926年起,苏步青先后发表了150多篇数学论文,出版了5本专著,并写下了大量的手稿与笔记。他在现代数学的分支学科——微分几何学领域卓有建树,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微分几何学权威,并被誉为“东方第一位几何学家”!
苏步青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发现和培养人材。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苏步青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数学精英。其中不少人现在已经是中国数学界的中坚力量。他的得意弟子,有号称微分几何“四大金刚”的熊全治、张素诚、白正国、吴祖基等,还有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俞文鱼比等人。谷超豪是苏步青在浙大精心培养起来的,是他最钟爱的学生,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在偏微分方程研究上卓有成就。胡和生现在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数学所博士生导师,与谷超豪志同道合,结为伉俪。李大潜现在也是复旦大学教授,并肩负研究生院院长之职。苏步青老师真是桃李满天下。
苏步青培养学生,不仅注重因材施教,更注重培养他们钻研数学的兴趣。他常对同学们说:“兴趣是个好老师。做学问主要在于你喜欢不喜欢。如果真正喜欢的话,总是有时间来钻研的。你看,为什么青年人再忙总抽得出时间谈恋爱呢?这就是因为喜欢。”
正是因为喜欢,苏步青才养成了钻研数学的拼命精神。爱德华的《微分学》有l万多道习题,他一道一道演算过。厚厚的沙尔门的《圆锥曲线论》,他也全部做过。当年苏步青在浙大教学的时候,由于学校图书极其匮乏,为了满足学生们的研究需要,他曾利用暑假专程赴日本,在母校的图书馆里一字一句地抄回来20多万字的资料。字迹工整,毫不潦草,令日本同仁无不深深感动。
值得指出的是,苏步青作为一位知名的数学家,也拥有丰富的业余生活。他喜欢音乐,爱听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他喜欢赋诗填词,陆陆续续写下了100多首诗词;他还喜欢养花种草,并且颇知花木的秉性……他说过,如果成天钻在数学里,脑子太紧张了,思想会僵化的;调节调节脑筋再去钻研,工作效率就高多了。
如今,苏步青教授已经是90多岁的人了。耄耋之年,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数学研究;同时,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还在兢兢业业地履行着他那一份国家政务。
2003年3月17日16时45分,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苏步青同志因病于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