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作技巧


首席教师       招生简介

晚托辅导       作文辅导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札记 > 详细内容
关于摄影问题模拟问答题
发布时间:2009/6/17  阅读次数:20716  字体大小: 【】 【】【

补充:(重要)最后复习课的内容!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又称“正透镜”,因能会聚光线,也称会聚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又称“负透镜”,因能发散光线,也称发散透镜。

透光率—7片6组的标准镜不加膜的透光率是59%,单层加膜后其透光率是81%,多层加膜后的透光率是97%。

标准镜头焦距为50mm  
像差—镜头的失真现象。包括球差和纵向色差。

光圈的作用:调节进光量、调节景深效果、影响成像质量。
光圈倍数计算:                          f5.6  --  f2.8          f5.6--f4--f2.8  (2档)即22  =4倍。
光圈系数与进光量的关系            f16          f11          f8              f5.6                (3档)即23=8倍。    

快门的作用:控制进光时间、影响成像清晰度。

全色片—用灰黑白来表现所有的颜色。

胶卷的特性—感光度高(反差性小、宽容度大、颗粒度大、解像力大、灰雾度大、保存性差。    多项选择题
                        感光度低(反差性大、宽容大小、颗粒度小、解像力小、灰雾大小、保存性好。

色温­—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而不是指光线的温度。中午高,早晚低。

使用数码相机的注意事项:1注意影像质量与感光度的选择;
                                                2注意色彩模式与白平衡的选择;
                                                3注意储存卡的所有于选择;
                                                          4注意浏览、删除与保护功能的使用;
                                                          5注意电源的种类与节电技巧;
                                                          6注意输出方式的应用;
                                                          7注意曝光、闪光与聚焦模式的调节;
                                                          8注意拍摄沿迟与相机维护;
                                                          
影响曝光的客观因素:光线的强弱,胶卷的片速,显影的条件,互易律失效,器材的准确性。
影响曝光的主观因素:表现意图(影调、色调、色彩效果,准确曝光和正确曝光。),实际需要的准确性。
室内曝光量估计:包括室内自然光曝光量估计,室内灯光曝光量估计(1、光源强度<功率大小、光源多少>  2、照射距离<被摄体至光源的距离  3、被摄体的受光角度)。          距离近(远)一倍,曝光减(加)2档。
如:    室内点状光源下,灯距离被摄人1米时的曝光组合为1/60,  f5.6;当灯距改为2米时的曝光应调整为
A.  1/60、  f4        B.  1/60、  f2.8        C.  1/60、  f8          D.  1/60、  f11
室内点状光源下,灯距被摄人4米时的曝光组合为1/30,  f4;当灯距改为2米时的曝光组合为(      )
A.  1/30、  f2.8      B.  1/30、  f2            C.  1/30、  f5.6      D.  1/30、  f8  

拍摄大面积黑色调背景的人物照片时,使用自动闪光灯拍摄,其曝光效果是(      )
A.  没问题        B.  基本没问题    C.  曝光过度      D.  曝光不足
背景有大面积白色调时,使用自动闪光灯拍摄人物时,其曝光效果是(      )
A.  没问题        B.  基本没问题      C.  曝光过度          D.  曝光不足
背景的定义,作用,方法:    ※

位于主体之后,渲染、衬托主体的景物称为背景。背景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成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突出主体。如果使背景的影调与主体形成足够的对比,就可使主体的轮廓和形状清晰可辨,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2)能表现出主体所处的空间大小。主体至背景的距离增加,表现出的空间则大;反之主体至背景的距离减小,所表现的空间则小。
(3)背景能揭示被摄地的特征,展现周围的环境,表现意境或气氛。
(4)背景能够帮助构图,使画面得到均衡。可以利用背景上的一些图象,作为构图上的元素,与画面中的主体相呼应,求得画面的均衡。
(5)利用背景上的图案,获得构图上的装饰效果。
为了使背景在画面上起到应有的作用,在结构画面时处理背景的原则是:
(1)抓特征。既抓住能够明显地交待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气氛的特征,这样可以加深观众对主体的理解。
(2)求简洁。背景中可有可无的妨碍突出主体的东西一律减去,以达到画面的精练。
1)改变拍摄角度以使背景简洁。利用仰角度拍摄可以避开地平线上杂乱的景物,将主要对象衬托在天空上;
利用俯角度以马路、水面、草地为背景,可使主体轮廓清晰分明。
2)用长焦距镜头缩小背景范围,把不需要的背景排除在外。
3)用小景深效果使背景严重虚化。
(3)背景要力求与主体形成影调、色调上的对比。要想使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加强视觉上的力度,就要注意这一方面。一般要把握住暗的主体衬托在亮的背景上,亮的主体衬托在暗的背景上;亮的或暗的主体衬托在中性灰的背景上;主体亮,背景亮,中间要有暗的轮廓线;主体暗,背景暗,中间要有亮的轮廓线。

闪光灯输出功率:20GN小功率          32GN中功率              45GN大功率。
闪光灯的发光特性:发光强度大,发光持续时间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为冷光。
闪光灯闪光指数的计算:闪光指数/摄距=光圈系数;      
片速与闪光指数:  新闪光指数=原闪光指数*(新片速的ISO数/原片速的ISO数)的松树平方根。
如:使用GN32左右的闪光灯(ISO100/米),当摄距2米时,  使用ISO200胶卷,光圈应调节为  
  A.  f22              B.  f16      C.  f11          D.  f8
使用GN32(ISO100/米)闪光灯,摄距4米时,  使用ISO400胶卷,光圈应调节为(      )
        A.  f16            B.  f11            C.  f8                D.  f5.6                                                            P.343
使用GN32(ISO100/米)闪光灯,摄距4米时,  使用ISO200胶卷,光圈应调节为(      )
A.  f16            B.  f11            C.  f8                D.  f5.6

相机测光系统(内装式测光表)。  1]    照相机内的自动测光主要有哪些性能?各自有何特点?          ※
反射式测光就是测量被摄体的反光亮度。其测光原理就是“以18%中灰色调再现测光亮度”。
相机测光系统的测光性能主要有“平均测光”、“偏重中央测光”、“部分测光”、“点测光”和“多点测光”。
        平均测光、偏重中央测光、部分测光与点测光、多点测光
1.平均测光是测定被摄体的综合亮度,即把较大测光范围内的各种景物亮度综合,取其平均亮度值,以此作为推荐曝光量或进行自动测光的依据。
2.偏重中央测光又称“中央重点测光”。它以取景画面“一定面积”的被摄体亮度为主,其余部分为辅。这种“一定面积”多数位于画面中央,也有的位于中央偏下。
3.部分测光(又称“局部测光”、“区域测光”)和点测光都是仅仅测量画面中央很小部分的景物亮度,以此作为测光读数和自动曝光的依据。
部分测光和点测光不受画面其他景物亮度的影响,因而只要把极小的测光区域对准景物中的18%的中灰色调,通常就能获取准确的曝光数据。
4.多点测光又称“多模图测光”、“分区综合测光”等,是一种高级的测光系统。这种测光方法是将画分割成数个区域,各自独立运算后再整理,取得一个完整曝光值,因大多数情况下,对焦的主要目标也就是需要获得正确曝光的部分。
        外测光、TTL测光、TTL—OTF测光与TTF测光  
1.外测光的主要特点是测光不通过相机镜头,在相机外表上能看到测光系统的受光窗。这种受光窗的位置有的在相机镜头筒上(有点状和圆环状之分),有的在镜头上方的机身上(有点状和方形状之分)。外测光的测光性能都是属于平均测光的。
      外测光的主要缺点是测光范围与成像范围不完全一致,因而产生测光误差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当使用滤色镜时,如滤色镜不能覆盖测光窗,那就要根据滤镜因素进行曝光补偿。
2.TTL测光就是“通过镜头测光”(Through  The  Lens),特点是在相机的外表上看不到测光窗,测光范围总是在成像范围之内,或与成像范围一致。它在测光时,相机光圈是处于开足状态,故又称“开足光圈测光”、“全开光圈测光”。
TTL测光是用于单镜头反光相机的,是对通过镜头的光线测光,所以使用滤镜时也不需考虑滤光补偿问题。对测光元件在“五棱镜附近”的TTL测光,要注意使用“相机取景目镜遮光罩”。否则,从目镜进入的光线会影响测光读数准确性。
3.TTL-OTF测光就是“通过镜头测量胶片反射光”,又称“实时测光”、“收缩光圈测光”。这是用于自动曝光的一种先进的测光系统。特点是测光元件在相机反光镜后、胶片平面前下方,在实际曝光时进行测光。快门释放时,相机的光圈自动收缩到预先调定的大小,光线通过光孔到达胶片后又反射到测光元件,一到胶卷达到所需的曝光量,相机便自动关闭快门,完成自动曝光。通常TTL-OTF比TTL测光更准确,一般把前者用于自动曝光时的测光,后者作为手动曝光时的测光。
4.TTF测光即通过取景器测光。是近年来用于内置变焦镜头的袖珍相机的测光系统。它的测光元件在取景器内。这种设计使测光范围随镜头变焦而变化,从而使其准确性高于通常的外测光。
      自动曝光补偿主要有三种方法:
1.使用自动曝光补偿装置。    在一些相机上有专门的自动曝光补偿盘,刻有“+1、+2、0、-1、-2”标记。调到“+1”就意味着按测光读数增加一档曝光;调到“-1”就意味着按测光读数减少一档曝光。当被摄体有大面积的浅亮背景时,就应作增加曝光的补偿;反之则相反。使用完后切勿忘记“复原”。
2.使用片速调节装置。  可以改变片速的调节进行自动曝光。把所用的胶卷的ISO片速乘上0.5,如把ISO100的调在ISO50上,就意味着使胶片增加了一档的曝光量;把所用的胶卷的ISO片速乘上2,就意味着减小了一档。实际上专门的自动曝光补偿同样也是运用了改变片速调节这一原理。
3.使用测光锁定装置。      简称“AEL”,方法是当你按下快门钮一半时,能将测光值锁定。这就使你可以先向合适的景物部位测光,然后保持快门按钮在一半状态再重新取景拍摄。  
    测光系统的使用技巧
1.暗弱光线下的测光。  在暗弱光线下测光时,如相机测光系统无法显示测光读数,可以提高相机的片速调节,如使用ISO100胶卷时,可把片速调在ISO800或ISO3200上进行测光,在测出的曝光量数值上增加相应的曝光量,即ISO800增加3档,ISO3200增加5档。
如不改变片速调节,也可采用白卡代测,测出的数值需增加2.5档。
2.使用远摄镜头测光。  远摄镜头测光也能起到类似点测光的作用。如一只200mm的135远摄镜头,视角只有6º,都能远距离测量被摄体的局部亮度。所以可以使用远摄镜头测光后再换上需要的镜头拍摄。
3.其他测光技巧。  独立式测光表的许多反射式测光技巧,如机位法、近测法、灰卡法、代测法、亮部法、。暗部法等,也适用于相机的测光系统。  

光位:光源相对于相机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脚光七种。
同一被摄体在不同的光位下能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
1)顺光    顺光也称“正面光”,是指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摄影者拍摄方向相一致的照明。顺光时,被摄体受到均匀照明,景物的阴影被景物自身遮挡住,影调比较柔和,能隐没被摄体表面凹凸不平和褶皱,但有平淡感。顺光不利于在画面中表现大气透视的效果,表现空间立体感的效果也较差。但它能较好地表现景物本身的色彩,有平涂的色彩效果。光线处理中,顺光多用作副光或者造型光。
2)逆光    逆光也叫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后方。由于它从背面照明只能照亮被摄影体的轮廓,所以又称作轮廓光。逆光有正逆光、侧逆光和顶逆光3种形式,在逆光照明下的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只有景物的亮轮廓,使它有别于其他景物并能层次分明、线条突出,从而使画面产生立体感、空间感。采用逆光照明时要使被摄影体处在深色背景下,否则轮廓就不能醒目。
3)顶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上方。顶光照明,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照度,缺乏中间层次。用顶光拍摄人物,会产生反常的奇特效果,人物的前额发亮、眼窝发黑、鼻影下垂、颧骨突出、两腮有阴影。只有在需要对人物进行特殊刻画时,才采用顶光照明。
4)脚光      来自被摄体下方的照明。自然光中没有脚光,脚光常常用于丑化人物或使物体透明产生质感。
5)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90°水平角。受侧光照明的被摄体,有明显的明暗面和投影,对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质感有较强的表现力。
6)前侧光      也叫顺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45°左右的角度。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光位,用作主要的塑形光。这种光线照明能使被摄体产生明暗变化,能很好地表现出被摄体的立体感、表面质感和轮廓,并能丰富画面的层次。
7)侧逆光      也称后侧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被侧逆光照明的物体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景物被照明的一侧往往有一条亮轮廓,因而能较好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光质:指的是光线聚、散(硬、软)的性质,聚光又称直射光,硬光。其特点是光线来自一个明显的方向,产生的阴影清晰而浓重,如强烈的日光和聚光灯照明。聚光能表达出被摄体的表面结构、轮廓形状,能显示时间性,造型性好、光感强,并能构成多种影调形式和确定明暗配置,一般多用作主光。散光又称软光,其在被摄体上下产生明显投影,如阴天的光线经过柔化了的灯光。散射光照明均匀,能用光调描绘被摄体的立体形状,层次细腻,效果柔和。散射光常用作补助光、底子光,运用时常用纱布、柔光纸、反光板、反光伞、反光布等得到。光线的硬、软取决于若干因素,一般光束狭窄的光比光束宽广的光要硬些,硬光有助于质感的表现;软光有利于描绘外形和色彩,不善于表现质感和细节。
            
光型:指的是各种光线在拍摄时的造型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光      主光又称“塑形光”,是用以照明被摄对象的主要光线。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强光,它确定被摄体的立体形状的概貌,并决定着场景总的照明格局,包括明暗配置、光斑位置、光影分布以及景物或人物的造型,是一种主要照明光。一般主光照明的方位,都放在被摄对象的正侧面稍高的地方,这样可以较好地表现立体感和质感,但不是绝对的,其方位和角度要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
2)辅助光      辅助光用来照明主光所造成的阴影,使阴影部分也能表现出色彩和层次。辅助光应该在与主光相对的一边,多采用散射、柔和、无方向性的散光,要避免辅助光造成的阴影。辅助光和主光之间的亮度之比即光比,将影响画面的明暗反差。光比的大小,要根据拍摄的时间、环境和具体表现内容而定。
3)轮廓光    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产生明亮边缘的光线,是逆光效果的一种,能勾画出被摄对象的体态和各部分的轮廓,突出富有表现力的轮廓形式,区分前后层次,增强空间感。
4)背景光    专门用于照明背景的光线。其主要作用是使被摄对象在背景中得到鲜明的表现。除烘托主要对象外,还有表现特定环境、时间或造成某种气氛和影响构图的作用。
5)修饰光    也称“装饰光”,用以修饰被摄对象某一细部。例如,人物照明中的衣服光、头发光、眼神光、面部校型照明,以及用于场景某局部细致描绘的光线,有时也用作主、副光之间形成过渡的中间调子或照明平衡。修饰光能美化形象,使整体形象更悦目、更富有造型表现力。修饰光的运用比较灵活,它可以从各种角度照明被摄对象需要修饰的部位,但要注意不要显露人工痕迹,不要破坏整体效果。
6)底子光    从布景中心位置的上方或布景的前方用照明灯进行普遍照明的光线,是内境光线处理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使布景和人物都能受到均匀的弱光照明,使拍摄后的底片画面上能产生影像的最低密度,消灭画面上的死点。这种光通常用低照度的散光灯照明,使得受它照明的景物不产生明显投影,不影响其他光效。
          
色彩:三原色红、绿、蓝;三补色青、品、黄;原色+补色=白色(如红+青=白;绿+品=白;蓝+黄=白)    六星图
色彩三要素:色别、明度、饱和度。

偏光镜:又称偏光镜。功能:能消除或减小非金属表面的强反光;能压深蓝天的色调而不影响其他色彩的表现;能透过雾气,提高远景清晰度。  

怎样拍摄虚实结合效果的图?            ※
拍摄虚实结合的作品常用的技法有:用最小景深的选择性聚焦,利用动静原理,动则虚静则实,利用云雾、尘土产生前清后虚的效果,利用特殊效果滤镜如中心聚焦镜、晕化镜、雾化镜等。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安老师简介


copyright 2000-2009 安老师天天作文网( zuowen365.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21034号-1

版权声明|关于我们|在线投稿|申请链接|给我留言|付费方式|作文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