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中心小学 朱海兵
一、 自然常识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自然常识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自然课中自己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小组协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二、 Internet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发挥的优势
(1)、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作为新型的教育媒体,它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Internet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过程中了解已经知道的结论,便于制定调查研究计划。而且在Internet环境下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和更易于比较和判断。
(2)、同时,Internet具有信息提取便捷及资源共享的优势,它便于在自然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数据和最后开放性的交流结果。例如《史前生物》—恐龙这一课中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地收集关于恐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然后经过整理和加工,在网络的讨论区交流、发布信息就体现了这一点。
(3)、在自然常识课中,有些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例如《史前生物》这一单元中,史前生物的生活年代距离我们现在非常遥远,学生要了解它们的特征、生活年代及生活环境,光依靠书本上的几幅插图、几段文字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而众所周知,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因此,教学时让学生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的知识点间转换,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扩大视野,打破、书本的局限、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自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 基于Internet,自然探究型课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分层教育设计:
对有才能学生 完成本单元任务时,侧重于作品内容的搜集和整理,强调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网络探究上获得更多的信息,作更深入的研究,帮助能力稍弱的学生。
提供附加活动,做附加的科学研究。
对需要帮助的学生 团队协作。适当降低要求,以培养兴趣和基本技能为主要目的。
教师为学生做模板,由学生填入。
(2)、注重过程的原则:老师不要给学生准备好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不要忽略了对这种追求而产生的负面效应,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通过自己艰辛的劳动,能爬多高就爬多高,让他们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克服困难的喜悦。
(3)、主动性原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案,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按照方案解决问题”,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主动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环境,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4)、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并不是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专利,应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难度的环节,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 应用Internet,自然课堂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尝试
1、Internet探究型课课堂活动结构:
Internet探究型课的授业结构变教师为主的传统的“导入→讲学→总结”的流程为以学生为主的“由情质疑→选择主题→制定计划→收索整理→交流共享”。
2、Internet探究型课课堂活动结构的流程图:
3、Internet探究型课的一般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学生质疑。
问题的选择与设计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问题的选择和设计,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其活动。
在学生提出、设计问题之前,教师应注意创设情景。如上《史前生物》恐龙这部分内容时,用媒体展现出远古时代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一种思考、急于想了解的状态,把学生的好奇心充分的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接二连三地向教师提出种种他们想了解、想探究的问题。
(2)、选择主题,协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学生主体性,所以当一大堆问题提出来后,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探究学习。这样既能保证绝大多数的问题都可以研究到,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为了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组时,教师不要指定怎样分组,可以让学生凭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协作小组开展“专题”的探究活动。
(3)、制定计划,小组分工。
制定学习计划和明确分工的时候,应让学生明确,一份清晰详细的学习计划、科学的目标和有序的分工是完成探究任务的重要保证,教师应在过程中予以一定的指导。
(4)、收索资料,加工整理。
信息量大是Internet的优点,但如果利用不当则会被大量的不相关信息所干扰,所以学生会利用收索引擎来收索相关资料是很重要的学习手段。网页上的很多信息也不是全部有用的,如果学生只会把网页整个保存,而不进行整理、加工。就不利于学生消化和真正掌握探究得到的新知识。学生应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主题,下载和主题相关的信息。如《史前生物》──恐龙这堂课中,介绍恐龙的信息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在收集信息的时候有的放矢。
(5)、利用网络,交流成果。
在小组的合作和努力下,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获得了很多知识和信息。而因为采取的是分工协作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小组对自己小组的主题问题了解的很多,其他的问题(知识点)所知了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在局域网内,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每个小组向其他的小组成员发布自己小组收集、整理、加工过的知识和信息。这样,学生共享了所有的小组的学习成果,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资源共享的意识,又会让学生在发布的过程巩固了知识,还会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就感。
五、Internet探究型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2、 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
3、 过份偏重于素材性资源。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附:
课例:《史前生物》── 恐龙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史前植物的基础上,知道史前动物中的一些代表性动物:三叶虫、鱼形动物、鱼石螈、恐龙、始祖鸟。通过网络,对相关网页进行浏览学习,知道上述这些动物的特征生活年代及生活环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史前的各种动物的进化过程。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网络来探究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网页上的素材下载是技术上的难点。要学生在通过网络学习知识时,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实实在在的掌握史前动物的特征、生活环境、生存的年代是重点。
(三)、教学环境 局域网;Internet;书本及相关文字资料。
(四)、网络资源:
恐龙网 http://www.dinosaurclass.com/
恐龙博物馆 http://www.dinosaurclass.com/museum/default.htm
中国科普博览 http://science.yam.com/dinosaur
春金恐龙博物馆 http://www.dinozoo.24cc.com/
中国恐龙 http://www.dinosaurclass.com/dino0006.htm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生发布信息《史前植物》演化过程,导入新课。
1、 学生发布信息《史前植物》。
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史前生物中的史前植物,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史前动物。
二、学生通过书籍或网络找到史前动物有哪些代表性动物。
1、同学们,史前动物有哪些代表性动物呢?
2、学生分头查找,交流结果。
3、 有三叶虫、鱼形动物、鱼石螈、恐龙、始祖鸟五种代表性动物,你们今天这堂课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动物呢?
4、 都想研究恐龙,你想研究恐龙哪些问题?
5、 学生提出各自准备探究的问题,教师把这些问题一一罗列,写在黑板上。
6、 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形成合作学习小组。
7、 学生小组制定学习计划、目标、和分工。
8、 学生通过Internet,收索、收集、下载资料。
三、巩固练习:学生局域网内发布信息(收集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