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苹果11
教学目标:初步接触抽屉原则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初步接触概率
教学用具:3个苹果,5个乒乓球,4个书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森林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它正在草丛中忙着帮妈妈找彩色的蛋。忽然,它找到一个蛋窝,在窝里都有2个蛋。出示表格
110
101
200
011
020
002
师:先看懂表格中的数据。然后找到规律后,接着往下填。
师:窝里有2个蛋,三种颜色,总会有一种颜色是不存在的。我们可用表格清楚地统计出来
二、新授
1.师:我这里有三只苹果,放在2个抽屉里,你会怎么放?能不能也学着刚才的统计方法,由小组进行统计呢?
生:统计
第一个抽屉第二个抽屉可能
0 3
1 2
2 1
3 3
2.师:边分,边写统计表。请观察统计表,有什么发现?
生:不管哪种情况都会发生:至少有一个抽屉有2个或2个以上的苹果。
3.师:你们想不想再来分一分?现在我们把4个乒乓球放3个抽屉里,你看会有多少种情况发生把它们写在统计表里。
第一个抽屉第二个抽屉第三个抽屉可能
004
013
022
031
040
103
112
121
130
202
211
220
301
310
400
师:通过统计,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发生什么情况,至少有一个抽屉有2个或2个以上的乒乓球。
4.师:观察两张统计表内的数据分法,实际上就是把数字3,4,分拆成几个加数的情况。
三、练习巩固
1.师:这次自己来分一分好吗?如果我有5个乒乓球,放在4个抽屉里,你有什么好的结论呢?
2.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五、反思
这节课感觉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很高,因为我让学生自己上台来在FLASH课件上操作,将4个苹果放在3个抽屉里,学生对这样的操作活动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猜测如果6个苹果放在5个抽屉里会怎么样,7个苹果放在6个抽屉里呢,从而引出“抽屉原理”的概念,学生也在直观的基础上能理解什么是“抽屉原理”。
这几节课的教学,我一直在想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怎样在不影响课堂学习纪律的基础上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 一定要重视的,也是 要更加努力去达到的。
分段12
教学目标:1)从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具体操作中,探索并体会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的关系。
2)注意力与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探索并体会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的关系。
教学学具:剪刀,四张长纸条
教学过程:
一、 剪绳子的发现
1.师:小亚为同学准备了一些礼物,要剪绳子包装礼物,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做完这个试验后,你看你能猜到吗?
2.师:请你将准备好的手工剪刀和三张长纸条拿出来,我说你剪。
1)将第一张纸条 任意剪一次 变成两段
2)将第二张纸条 任意剪两次 变成三段
3)将第三张纸条 任意剪三次 变成四段
师:把刚才的结果填入表格
纸条剪的 次数 剪得的段数
第一张纸条12
第二张纸条23
第三张纸条34
师:观察表格,你猜到小亚发现了什么有趣的问题吗?
生:剪的次数与剪得的段数有关系。
师:有什么关系呢?
生:剪得的段数比剪的次数多1。
4)猜将第四条纸条 任意剪四次 变成()段
师:拿出准备好的第四张纸条,任意剪四次,发现几段。验证一下。
师:归纳——剪得的段数=剪的次数+1
3.师:口答:有一根电线,我剪了8次,得到()段
有一根电线,我得到9段,剪了()次。
师:比较这两题 ,有什么不同?再观察刚才剪的情况表。
生:剪的次数比剪得的段数少1。
师:归纳——剪的次数=剪得的段数—1
这就是小亚发现的剪的次数和剪得的段数之间的关系,有趣的数学问题。你掌握了吗?
4.师:你们真聪明,请完成书上P69/剪一剪,填一填。再次验证一下刚才的两条结论对不对。
5.师:练一练
王师傅把一捆电线剪成10米长一段,剪了8次,这捆电线长多少米?
10×(8+1)
二、 植树问题
1.师:在道路的一侧,从一端点开始到另一端点为止种树。介绍路长,间隔数,棵数。
然后看图填表
间隔数 棵数
5 6
8 9
4 5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棵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棵数少1
师: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这就是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常说的植树问题
2.师:口答:一侧有7个间隔,种()棵树
一侧有9个间隔,装()盏灯
师:下面一题虽然和植树没有关系,但是它的类型是一样的,所以也归纳为植树问题。
一侧种了7棵树,间隔有()个
一侧挂了14个气球,间隔有()个
3.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一起来完成P69/想一想,填一填,再来验证一下结论对不对?
生:同桌合作完成。一个说棵数,一个说间隔数。
三、 引申问题
1.师:把剪绳子和植树问题相对照,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都是讨论间隔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相同点)
一个是两个端点都有间隔物体,一个是两个端点都没有间隔物体(不同点)
2.师:在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安放垃圾箱,每隔5米,放一个垃圾箱,如图放了多少个垃 圾箱?用算式表示。
7+1=8(个)
3.师:在马路的一侧安放垃圾箱,每隔5米,放一个垃圾箱,如图放了多少个垃圾箱?用算式表示。
7—1=6(个)
4.师:比较这两道题目,分别就是两个端点都有间隔物体和两个端点都没有间隔物体。
方法:两个端点都有间隔物体时:间隔物体的个数=间隔数+1
两个端点都没有间隔物体时:间隔物体的个数=间隔数—1
5.师:练一练
1)在一坐桥的一侧栏杆上插彩旗子,每隔3米插一面,有19个间隔,插了()面彩旗。
2)在教学楼走廊上每隔1米摆1盆花,摆了8盆,有()个间隔。
3)在一坐桥的一侧栏杆上从一端到另一端插彩旗子,每隔3米插一面,有19个间隔,插了()面彩旗。
4)在教学走廊上从头到尾每隔1米摆1盆花,摆了8盆,有()个间隔。
生:自己尝试画图,解答。
师:分清楚,属于哪一类型。
四、 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分清了什么?
五、 板书设计
分段和植树问题
都有:间隔物体的个数=间隔数+1
=总长度÷每个间隔的长度+1
都没有:间隔物体的个数=间隔数—1
=总长度÷每个间隔的长度—1
69÷3+1 36÷4—1
=23+1 =9—1
=24(面) =8(盆)
答:插一排需要24面彩旗。 答:可以摆放8盆花。
六、 小结
这节课也是一节特意挑选作为汇报课的教学内容,我一直在想这节课到底是定位成什么课型、具体什么内容的课。经过元旦节三天的考虑,我在师傅原有的教案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动和扩充,我决定定位成让学生初步接触到数学中比较有名的植树问题知识,并且能用合适的方法,正确的求出间隔数或间隔物体数。通过学生操作比较“剪绳子”和“植树问题”的异同,让学生明白研究间隔数和间隔物体数关系的应用题就叫做植树问题。
在教学中,我有几个重点:一是让学生区分两端都没有间隔物体、两端都有间隔物体这样的两种植树问题。并且能利用相应的方法求出题中的问题。学生的反映较好,能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去,也能根据教师的提问,积极开动脑筋,配合老师将课堂进行下去。同时,在下半节课我觉得气氛变得活跃许多,因为一个走廊两端要不要摆花盆的问题讨论,我们突然间就轻松许多,所以后面的教学就相应的比较自然。在练习时,我强调要让学生首先区分出题目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然后再根据问题找条件。然而,由于时间的问题,没能充分的练习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遗憾。
当然,这节课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事前对课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影响对教案的把握;课堂上太过紧张和兴奋,对一些细节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总是会一些细小的环节被遗漏,这是应该得到大力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