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作技巧


首席教师       招生简介

晚托辅导       作文辅导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教案 > 小学数学备课 > 三年级数学 > 详细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1/12  阅读次数:14714  字体大小: 【】 【】【

面    积2
教学目标:
1、孩子们通过自己探索图形的大小认识到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学生会用方格的多少来表示面积。并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重难点:  
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透明方格纸一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师:同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又是什么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3、师:小胖也比较喜欢轴对称图形,他在方格纸上画了2个轴对称图形。(课件演示)
              小胖想考考大家,请大家比一比哪个图形大?
二、                        新授
1、师:你打算怎样比较?(数方格,谁的方格数多谁的面积就大)
2、师:那么遇到不满一格的怎么计算?
              (不满一格的可以拼凑成一格继续数)
3、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1:一个一个数的;
生2:数一半乘以2就可以了。
4、师:现在有格子的图形同学们已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那么没有格子的图形你们能不能比较出大小?怎么比较?
(可以用方格纸放在图形上,这样图形就有了格子。)
5、师:你是怎么放得?(让生上台示范)
(总结:怎样放,应该让图形中出现的不完整的方格较少)
6、师:这里除了“剪拼法”即可以将不满一格的2个方格图形拼凑为一个,也可以采用“直接计数法”,即将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将小于半格的舍去。
三、                        练习
1、师:请完成书P51的题目,现在我们知道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通过数图形所占的格子数来比较图形的大小,而同时我们也可以用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再进行比较。
3、师: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长X宽)
              正方形面积怎么求?(边长X边长)
            师在这里补充说明面积用S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边长也用a表示。
            S长=  a  X  b  ,    S正=  a  X  a  。
4、师:请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5、师:现在有一张纸,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一个正方形桌子的边长是10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四、                        总结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一课一练52、53页
五、                        板书设计
                                                                面积
“剪拼法”即可以将不满一格的2个方格图形拼凑为一个;
  “直接计数法”,即将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将小于半格的舍去。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S长=  a  X  b  ,    
              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    S正=  a  X  a  。
六、                        反思
由于前一段时间的公开课我已经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主题上过了,所以这节课我重点就是讲解用数方格来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以及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进行了简单的练习。
在数方格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己数,在说明为什么有的同学数的快?而有的同学数的慢?然后说明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只要数图形的一半再乘以2就可以了,并要求学生可以将不满一格的两个图形拼凑成一个整格,这样有助于计数比较。在用方格纸放在图形上比较时,说明应该怎样放才能使不完整的格子最少?这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给学生补充了相应的字母公式,并介绍每个相应的长度单位都有一个相应的面积单位,如:厘米——平方厘米,分米——平方分米……这样顺便让学生了解这样的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不过这节课最遗憾的是没有将周长和面积公式结合起来讲,以方便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不同求法,以便学生加以区别。一方面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二是因为没有重视这一点,应该向师傅学习,将这一部分重点讲,并在后面的练习中也让学生同时求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进一步加以理解和运用。

来源:安老师天天作文网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安老师简介


copyright 2000-2009 安老师天天作文网( zuowen365.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21034号-1

版权声明|关于我们|在线投稿|申请链接|给我留言|付费方式|作文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