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4)教时
教学内容:复习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表示长度的各种单位,并能较熟练的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对不同的单位名称表示的长度有一个深刻的感知,能运用不同的单位表示不同场合的长度或距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对象填写具体的长度单位
教学难点: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的有关内容,你能说出这些长度单位共有哪些吗?
(千米或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板书)
2、师:很好,它们的字母表示形式分别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与练习
(一)、感知不同的单位
1、师:同学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分别用在什么地方吗?
千米:出示高速公路的路牌,以及交通地图,让学生感知千米的长度及其用途;
米: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和宽、以及教师的身高等常见对象,让学生感知米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
分米:让生观察铅笔盒的长和宽、书本的长和宽,并拿出直尺,说明10厘米等于1分米,让学生测量书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分米;
厘米:让学生观察橡皮,用直尺测量橡皮的长和宽,感知1厘米的长度;
毫米:准备硬币,或者10张纸,让学生测量,让学生感知1毫米的长度,说明1厘米等于10毫米,并让学生观察直尺的刻度。
2、(小结)师:你觉得在这些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单位表示的长度最长?哪一个最短?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3、师:你认为还有哪些对象可以用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来表示?
生举例说明,同桌讨论交流
(二)、单位间的换算
1、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已经知道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了,那么你们现在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吗?
出示题目:
(1)、找出合适的单位,用“——”连接:
一本数学书厚7 分米 课桌高70
小明身高142 厘米 橡皮长40
一根铁钉长35 毫米 文具盒长2
(2)、判断:
手指的厚度大约是8厘米。( )
马路的宽大约是25分米。 ( )
教室的高度大约是3千米。( )
粉笔长大约是10米。 ( )
(3)、画一画
画一条长25毫米的线段,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画一条比6厘米长5毫米的线段,画一条比0.6分米短5毫米的线段。
(4)、想一想,再填空
5cm=( )mm
想: 1cm=( )mm,5cm就是5个( )mm,就是( )mm。
80cm=( )dm
想: 80cm里面有( )个( )cm,就是( )dm。
6米=( )分米 7分米=( )米
4厘米=( )毫米 5分米=( )厘米
30毫米=( )厘米 90厘米=( )分米
1.687km=( )m 1570m=( )km
23.8km=( )m 25m=( )km
2.4m=( )cm=( )dm 60cm=( )dm=( )m
(5)、比较大小
900米( )1千米 30dm( )3km
5m( )499cm 8000米( )8公里
小结:单位名称不统一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进行必较或计算。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作业
练习册33页
五、板书设计
复习长度单位
千米或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Km m dm cm mm
单位名称不统一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或计算。
六、反思
这节课是出于对期中考试中体现出来的问题而特别设计的复习课。我设计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充分感知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所表示的长度,以学生自己举例说明为主,学生自己说哪些地方可以用哪些单位。我还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填写单位,这样反复的练习,以让学生能熟练运用不同的单位。
并且,针对容易犯错误、易产生争议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强调算法。特别是后面练习中出现的不同单位间的换算题目,更是要强调所要注意的地方,要看清楚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换算,还是从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换算,突出进率的重要性。
这节课紧密地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物品,并讨论它们应该用的长度单位,这样学生的四年过去比较高,课堂的秩序也比较高,但是这种复习课有一个弊端,就是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好。因此,我觉得今后的复习课可以尝试分层练习,以学生自己做题讨论为主,教师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