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作技巧


首席教师       招生简介

晚托辅导       作文辅导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教学 > 作文教学研究 > 详细内容
从历年中考作文题目看中考作文如何指导
作者:安老师  发布时间:2010/2/22  阅读次数:4265  字体大小: 【】 【】【
  
考场作文具有普遍性,宽泛性,因此中考作文的命题原则有这样两条:
一、不在考题上设置障碍,让每个考生看到题目就觉得有事可叙,有人可记,有景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有理可议;
二、引导考生关注自身的成长,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2008年,浙江宁波卷中考作文为二选一 :
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目自选题材,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表达方式较为灵活,可以记述见闻,诉说真情,评论时事,探讨问题,说明原委。请以“致××的信”为副标题写一封不少于500字的信,自主立意,自拟正标题。
上海最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目确实遵循了这样的原则:
2001年《有家真好》、2002年《为自己竖起大拇指》、2003年《我想唱首歌》、2004年《我们是初生的太阳》《我的视线》(二选一)、2005年《充满活力的岁月》、2006年《我们的名字叫               》、2007年《记住这一天》、2008年《我眼中的色彩》……
从上海的中考作文题以及今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题目中可以看出,中考作文的命题有以下一些基本趋势:
1、贴近生活。
这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趋势。语文是一门植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课程。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的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中指出,学生要学会“关心家庭、朋友、社会、其他物种乃至地球”。因此,贴近生活,关注人生、社会和自然,将是作文命题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运用反映生活的作文技艺,是考查的重点。今年的雪灾和“5.12”汶川大地震不能不反映到中考作文命题中来,各地的中考作文题目也反映了这一现实。河北的半命题作文:《那一刻,我们_______》、南充市的《这一天,让我铭记》、重庆的《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成都的《震撼心灵的                           》、四川泸州《当________来临》和绍兴要求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劝他们把500元压岁钱捐给他们、甘肃庆阳要求《给灾区同学的一封信》都或隐或显地引导考生把视线引向与地震有关的方面。四川眉山的《爱的奉献》与《战胜自己,坚强起来》以及湖北省咸宁的题目更是直接要求写与汶川地震和冰雪阻断归路等方面的内容。
2、倾吐真情。
感情真实健康是优秀作文的共性,“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不仅是评价作文的标准,也是对考生人格判断的重要尺度。作文即是做人,这一点不可忽视。今年河北的作文要求中,明确提出,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山西临沂、江苏盐城的作文,则要求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重庆的作文要求之一是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因此,指导学生用真心去感受生活,以真情去体验生活,用文章把一个真实的“自我”展示出来供老师评价,应该是考生追求的目标,反之,作伪矫情,人云亦云的文章,必然会遭到失败。一篇缺乏真实性情的文章让人读了味同嚼蜡,怎么能得高分?  
3、拓展思维。
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考作文形式多样,有全命题作文(上海、广州、南充、泰州、株州、娄底、宜昌)、有半命题作文(临沂、义乌、嘉兴、江西、苏州),有材料作文(浙江台州、山东潍坊、资阳),有话题作文(浙江金华、杭州、舟山、遵义),不少地区仍采用二题选一的方式(河北、浙江萧山、宁波、福州、重庆、眉山、资阳),多种形式的考题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便于考生自由拓展思维,其目的是考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多元发散性和创新性,以利于选拔出富有思维潜质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
4、鼓励创意。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近年的命题及评分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济宁的中考作文 “成长的脚印”,更是明确地提出: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获得1—5分的加分。从作文立意看,趋向于多元性;从作文内容、形式和题型看更趋于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目的是提高学生发挥的自由度,以利于充分展示个性,突出创意。
5、淡化文体。
为了让学生自由的挥洒个性,抒发对生活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多年来,作文考试对文体和表现方式都不作规定,在我收集到的七十多道作文题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在题目提示或要求中注明“文体不限”“文体自选”,有的还放宽到“诗歌不少于20行(或30行)”,也就是说,在文章体裁选择上,考生具有更大的自由。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偏好和擅长的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看法主张。当然,事实上可以写成多种文体的题目还是比较少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就中考而言,作文的体裁都是偏重于记叙文,所以,应该下功夫把记叙文写好。而且,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文体的规范与否,仍然是评分依据之一。就是说,即使把文章写成说明文、议论文,仍应该写中规中矩的说明文、议论文,只是不限制用哪一种文体。
6、强化语言。
语言是作文的载体,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无论哪种类型作文,都十分重视语言,而语言又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试想,一篇文章语言贫乏,枯燥单调,甚至文理不通,病句连篇,会给读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近年来,作文评分方案中对考生的语言的得分比例不断上升,给我们一个启示:不可忽视语言因素!
总之,2008年中考作文的命题,是在继承中创新,题型和选材范围灵活富于变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着眼于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展示学生的才情,张扬个性、鼓励创新,崇尚美德。这对我们2009年中考作文的指导,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只要精心备考,扎实训练,中考作文获得高分就不是一件难事。
  
针对中考命题这样的趋势,我们的作文指导就要有相应的对策: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淀备考信息。
这就是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既要关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又要把目光投向身边,投向生活,投向社会,如:资源、环境、生态、污染、网络、道德、诚信、创新等一系列话题。总之,要引导学生放开视野,随时观察身边发生的事,关心新闻媒体报道的消息,关注生活热点,收集典型的事例和名人名言等,对所收集的材料要有所思考、分析,弄清其意义与作用,然后分类储存于大脑之中。这样,看多了,想多了,辨析多了,储备多了,考试时思之即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助于打开思路,拓宽内容,提高作文效率。这里,尤其要重视让学生把目光投向身边的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作为文章表现价值(观点、感受和值得思考反省的东西),把它们积存起来;另一方面要提醒学生善于收集那些有表现价值的文字、图片、表格等资料,通过“读”来扩大他们感受生活的范围。
2、引导学生深切体验,倾吐真实感受。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贵情真,只有真实挚切情感,才能打动读者,反之,假情假义,欺骗读者,只能令人生恨。真情来自于对生活的真切的体验和感受。因此要引导学生平日里用真诚的目光去观察生活,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与之建立真诚的关系,产生情感的共鸣和互动,写作时才能把贴近生活的感受,寄托在作文对象上,让人感受到你的心动。如果说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和真情的道白,那么平时的观察就是生活的积累和真情的酝酿。生活是情感之源,而作文则是情感之流。为了使作文有真情实感,要提醒学生积极投身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看、闻、思、议,把握生活真谛,加深情感体验,学会爱与憎,辨别是与非。离开了真切的感悟,靠胡编滥造来抒写假情假义,必然会言不由衷,漏洞百出,贻笑大方。  
3、引导学生加强审题,明确命题范围
审题是决定命题作文成败的首要关键,只有审题正确,才可能取得好成绩;否则,文字基本功再好,也要砸锅。而语文应试留给作文的时间有限,审题的时间至多只能是几分钟。因此作文应试时不仅要审题正确,而且必须集中思想,尽快把握审题思路。审题的首要任务是整体地理解题目对写作的要求和规定,必须认真地咀嚼题目,弄清题目的词义和它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正确地把握题目提供的条件和对作文的限制。其审题目标无非是三个,即一审文体要求,二明题材取向,三定写作重点。但近年来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往往还在篇幅控制、卷面注意及写作方面提出一些特定要求,因此要引导学生在作文审题时认真审题包括附加说明、具体要求在内的作文题的全部文字。
咬文嚼字是读懂题目的必然步骤。题目是以词语、词组或句子的形式出现的,命题者对作文的要求全部体现在这些词语中。题目中的每一个字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有重要的意义。要提醒学生真正弄清题目在对主题的限制、条件、取材的范围等方面的要求。
抓住题眼是审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题眼往往是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抓住了关键字词,对把握题目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比较辨析是审题的又一种重要方法。在比较时,把作文的题目与那些相类似的题目作比较,辨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能更正确地把握题目的要求。如“在XX鼓励下”和“在XX影响下”,区别仅在题眼:“鼓励”与“影响”。两题的共同点是:都要记叙主要人物在别人的作用下变化的过程和结果。但“鼓励”与“影响”有三点不同:感情色彩不同:“鼓励”是褒义词,指施加正面作用,而“影响”是中性词,既可指正面作用,也可指反面作用;方式不同:“鼓励”是有意识地、主动地启发、激励,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影响”是无主观上的动机、目标,仅以自身的行为发生作用;写作对象不尽相同:实施“鼓励”的行为是人,而实施“影响”作用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环境、事情、物体等。善于比较对提高审题能力进而构思作文具有重要意义。又如《我的老师》与《我和老师》题目仅一字之差,但前者应侧重于写“老师”,刻画老师的形象;后者则应侧重于写“我”与“老师”间的交往过程,重点则要落在事件的叙写上。要学会寻找命题中的关键词语以明确写作的重点,例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就告诉我们,要多写家庭中所发生的细琐杂事;《人生处处有考场》中的“处处”告诉我们,应从多方面来表现人生无处不都对我们有所考验。要引导学生学会体味作文题中所包含的象征和比喻含意,例如《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朵生活的浪花》之类的题目。这样,文章才能恰当地使用好相应的表现手法,透现出诗意来。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考生自己悟出来。比如《我眼中的色彩》中的“色彩”,当然不仅仅是指具体的色彩,如:黄色丝带、白衣天使、迷彩军服……还可以是色彩的比喻义、象征义,如青春、活力、坚强、奋斗,因为自然界的美丽和谐是色彩,“我”的心情是色彩,“我”的梦想也是色彩。可以写单一的色彩,也可以是写 “多姿多彩”、“五光十色”。《成长的脚印》一题也决不是要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对一些给材料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以认真分析,理解题目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4、引导学生立意正确,表达完善人格    
审题完毕,就要根据题目要求妥善立意了。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记叙文中,“立意”是文章通过写人记事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
要引导学生明确,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三点:
一是要鲜明。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二是要正确。评分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
三是要力求新颖、深刻、有创意。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来源:安老师天天作文网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安老师简介


copyright 2000-2009 安老师天天作文网( zuowen365.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21034号-1

版权声明|关于我们|在线投稿|申请链接|给我留言|付费方式|作文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