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准确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导引】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所以,阅读文章就要学会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一般来讲,多读,是帮助我们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最有效的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多读书的重要性。
阅读可以提高我们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读书的步骤包括以下几种:
一、初读
通过自读自悟,获得初步感受,解决文章出现的字词等基础问题,扫平阅读障碍。
二、提出问题
在阅读中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形式的、写法的),是检验自己是否读懂的一种方法,也是能否读懂的有效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所以提出问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写人、记事、抒情、状物的。
三、抓住重点词句,精读细品。
提出问题,接下来就是要精读的准备,也是个性化阅读的实践,反复阅读自己不懂或者感兴趣的话题,发展创新思维,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丰富阅读感受。
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了多层次阅读,水到渠成。接下来我们在进行生活化阅读是以模仿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方式来产生情感共鸣的,让我们与作者所创作的情景氛围交互融合,相互渲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这样我们才能不偏离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真实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谓是瓜熟蒂落,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1)、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穷人》这篇文章中,渔夫的妻子桑娜在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发现西蒙已悲惨地死去,就立即抱回她的两个孩子,渔夫知道后,也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的事。根据这一主要内容,我们知道了桑娜与丈夫虽然是穷人,但是心地善良,竭尽全力收养邻居的孤儿,让我们体会到穷人虽穷,但是却是那么善良朴实、那么很伟大。
(2)、抓住重点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这样的句子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有的还出现在过渡句中。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
(3)、利用文章的重点词来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同样也可以把握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林海》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亲切、舒服"",从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就是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例如《穷人》一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明明是写“桑娜、渔夫、西蒙及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悲惨生活是沙俄时代穷人的生活写照。桑娜、渔夫的善良、勤劳是穷人品质的体现。理解了为什么以穷人为题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体会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想想练练】
1、体会下面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通过《草原》中描写的草原景色的段落,体会文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根据《圆明园的毁灭》中介绍国耻兴华的段落来体会文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根据《狼牙山五壮士》中英勇战斗、英勇跳崖的段落等体会文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仔细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文章的重点部分是4—8自然段。根据课文对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仍然纹丝不动的事情,体会文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阅读:
敬重卑微
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④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扰,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⑤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我仿佛闻到了尸体的焦味,无数的蚂蚁从雪球上滑落下来。
⑥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⑦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注释: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1)、读第⑤、第⑥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⑤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这一句相照应。用“——”在这一自然段中画出由事物引起作者的联想当时场面的句子。
②、第⑥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2)、回答问题。
①、蚂蚁可以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了家族的覆灭,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②、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3、阅读回答
阴影与阳光
14岁的中学生小佳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了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了。
正在他脸贴着玻璃,专心注视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他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
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动,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都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佳仍忍不住掉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更是倒霉了。现在他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
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后,刚准备跨上自行车时,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滚下来一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一一捡回装进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了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呜呜……”小佳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能回来吗?傻瓜!以后一定要接受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佳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佳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了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精神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好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小佳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愤愤地说给了丈夫,一旁的小佳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你知道的,我是去那家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照片,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这里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在卖。我挑了一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就走。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在叫。我回头一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原来我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票给了他,他是来追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想看,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还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拍儿子的头。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佳的爸爸是在取了照片后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倒霉( )遭窃( )抽屉( )唠叨(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或同义词。
缘故(同义词) 陌生(反义词)
(3)、小佳前天碰上了什么倒霉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4)、小佳今天为什么眼泪越流越多?
(5)、妈妈叫小佳接受怎样的教训?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体会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7)、爸爸为什么虚构10元与100元的故事?你认为这样做是不是欺骗小佳?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