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理解并积累“纤细”、“骚动”、“伏案疾书”、“悄无声息”。
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个生活中的小镜头。
4、通过图书馆里不同的小镜头,了解各种不同的人是如何努力学习的从而激发自身的读书热情。
教学重点:
作者通过不同的发型、鞋子、眼睛、手,介绍了到图书馆中的读者是不同年龄、职业、层次的人,同时突出了看书时不同人物的神态、动作,让学生感受人们如饥似渴学习的精神面貌。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生活中的小镜头。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课件,搜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前不久,我们游览了水乡朱家角,同学们用镜头记录下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今天,我们的小作者同样用镜头为我们记录了一组难忘的画面。那是发生在图书馆里的故事。
2、师:让我们看看作者描写了图书馆中的什么镜头。
板书课题:32、图书馆里的小镜头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1、出示自读要求:
(1)放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2)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哪三个部分,根据什么来分?
2、交流
师小结: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开头告诉我们作者偏爱图书馆的小镜头,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与开头相呼应。中间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不同人物在图书馆看书的一个个小镜头。
3、指名朗读2—5节,思考作者分别写了哪些小镜头,重点写了什么?
4、交流:
写了人们
①进(图书)馆
②找书
③看书
的镜头。重点写人们看书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重点段落,体会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1、女生读第2小节,找出这一节的中心句。
2、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
理解“争先恐后、涌进”。体会人多,着急。
3、作者没有直接写有哪些人,而是用人物的特征来代替,这种手法叫做“借代”。默读句子,完成填空。
①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 ),剃平头的( ),梳分头的( ),黑发的( ),白发的( )……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②穿皮鞋的( ),穿布鞋的( ),鞋跟高的( ),鞋跟矮的( )……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③不同的发型、鞋子表示了来的读者是不同年龄、职业层次的人,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书的热爱。
(在学生完成填空的时候,省略号中内容也可酌情要求补充。你能想象还有怎样发型、鞋子的人来图书馆吗?)
4、“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句子中的带点词是否矛盾呢?(对比反衬人多)
5、男生读第3小节,找出反映人们爱书的词句。
6、交流:封闭——清新、小心翼翼、极温柔地抚摸
7、引读第4小节,体会过渡。
8、指名读第5小节,看看作者描写了人们看书时抓住什么来详细描写?圈画重点词(动作、神态)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时不时地扶扶那已经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得去整理那有些凌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视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显得很费力,但仍然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板书:小伙子 一边……一边 有时……时不时
姑娘 顾不及……只是……不时……要是……
老人 眯……(费力)但(舍不得)
孩子 趴 指 念 (吃力)却(专注)
朗读体会人们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四、小结
说说这些小镜头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性格的人对知识的渴求,体现了人们努力学习的精神风貌。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 学过课文,你学会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吗?
2、 指导:说写双通道
说说身边同学学习时的动作、神态。
教学反思:学习本文,除了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以外,更重要的是指导本文的写作方法。本文从结构上来说,是最常见的总分总的结构,从写作特点来说,是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作具体的描写,通过几个典型形象来勾勒出一群人的状态。在指导学生写晚自修上的小镜头时,可以看出学生掌握得相当不错。这样的课文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