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解情境
作文要求,培养勤查资料,勤于积累和大胆想象的
作文习惯。
教学设想
情境
作文的样式很多,其关键是教师应设置容易激发
学生兴趣,利于
学生养成借助它物和积极思维的
作文习惯的
作文题目。本课以激发作文兴趣,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通过比较的方式诱发写作动机,引导
学生审清题意,展开讨论,寻求写好作文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过程
1、激发动机
请同学们看下边两组作文题目,谈谈你对哪组题目的写作热情大?理由是什么?
A组
① 难忘的一件事
②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③ 雨中情
B组
① 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你漂流到一个小岛上,你将怎么生活?
② 我眼中的上海
③ 任选一个地,以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除了文字,还要插
图。
学生踊跃举手,发表看法。同学们认为B组题目能够激起写作热情。学生们的第一感觉是A组的题目太平淡,根本不能唤起写作兴趣,虽说这些离我们生活很近,有的还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要把原本就简单枯燥的生活写的丰富多彩、富于意义,太牵强,太难受,许多学生要写就得瞎编应付差事。B组题目好,主要原因是新鲜刺激,富有挑战性,它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渴望长大、渴望独立、渴望抒写真情,渴望与时代同步甚至超越时代。
(说明:让学生谈谈作文题目好在哪里,一是满足学生急欲表达的心理,二是加深对题目理解,光说好不行,敢不敢写?能不能写好?)
2、讨论
教师引导,探究如何写好这样富有挑战性和时代感的作文。
看B组题目①我们不期待有这样经历,但这样的经历却是极富挑战和传奇色彩的,我们不油然会想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此时的"我"就是鲁滨逊或者是"星期五",这种联想是极其自然的,读过这部小说的同学会立即引发共鸣,并能从中汲取许多有益于作文的素材。结合自己的想象,调动创造性思维,写作欲望呼之欲出。就这个题目,同学们可以谈谈看法。
我的主题是战胜自己,战胜了自己,才能达到生活下去的目的。我很欣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是我勇敢地面对生活中一切困顿的不竭动力。在举目四望沧海茫茫的孤岛上,要想自救,要想生存下去,最大的敌人不是自然环境如何恶劣,而是自我信心的丧失。"
我觉得要写好这篇作文单靠想像力是不够的,还应该了解有关岛屿的知识,例如岛上的植物、动物和气候方面的知识,哪些动植物可以利用或制作工具等知识,这些都要查阅
图书,我不打无准备之仗,明天就去
图书馆,也可以在家上网。"
(说明:从题目中悟出道理,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文以载道;而题目本身隐含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有利于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是在满足心理欲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写作这一工具的。)
题目②,上海是我们现代化城市,国际知名度也是很高的,我们生活在上海,那么上海有哪些标志、有哪些让你津津乐道的地方,你也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它,叙述它。
(说明:题目"宏大",可学生面无难色,竟然兴致勃勃,别说谈谈眼中的上海会引起他们无穷的遐想)
教师应引导学生选好角度或者注意条理,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作文应力求写得透彻或全面。
题目③,题目要求很明白,布置作业即可。
3、任选一题作文
附学生作文(题目②③略)
题目①片断:
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我从沉睡般的昏迷中慢慢苏醒过来,阳光刺目,伴着咸腥的气息炙烤着我满目疮痍的身躯,灼疼着我的每一块皮肤,我累极了,几乎没有力气支撑起身体,只有静静地躺着,不去思想,不去活动,管它现在是个什么所在。
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快要西沉之际,我攒足了力气,缓缓地爬,向山坡上的一片椰林,那儿落下了好多的熟透的椰子。
我哆嗦地站起,将根椰子投向岩石,费力地一下,再一下地重来,终于,在椰果撞击岩石的爆裂声中,我分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之光。
这是一个不大的小岛。在沉船不久,我便失去了知觉。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我幸运地被漂流到这个小岛上。不过,一想起同船的其他遇难走,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悲伤。
我想,无论如何,我要生存下去,也许用不了多久,救援船就会发现这里。
撕开救生衣,我小心地揭下里边的塑料薄膜,罩在一处浓密的树叶上,它挡住了树叶排出的氧气,吸浮在膜壁上,便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细小的水珠,用这种办法,解决了淡水。这个生物课上的所学让我一下子感到了它有多么亲切,此时更应该说是伟大!
天气渐暗,夜幕降临,有夏虫的鸣叫和冷冷的风吹来,我打了一激灵,想起了有堆火烤该多好,可是用什么取火呢?找来枯枝、枯草,很好为自己先在避风处建造一个窝。下边的工作便是钻木取火了,我敲打了许多岩石,却没能引燃木柴。没法子,我只得再去找更多的枯草,企
图借此温暖一下凉冷的身体。此时,繁星满天,我期待着黎明……(王晶)
简评:小作者极富想象力,设想了漂流之后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运用学校学过的知识很好地解决了淡水和取暖的问题。景物描写突出,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