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过早要求写大量的作文,利大还是弊大?
——浅谈对日记的认识
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这是笔者在百度知道中看到的一个问题,感觉是个普遍问题,回答后整理下来】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2 小时
孩子读小学一年级老师已经要求每周写一篇作文,现在刚上二年级上学期加量到天天交日记,周末大作文,家长辅导也头痛,有点对牛弹琴,孩子根本消化不了。家长不当枪手,孩子天天不用睡觉,次次代笔等同害了孩子,烦人!多次反映实际情况都遭反驳!
看到这个问题,说起来,是教育的可悲,也是一部分老师的可悲,更是孩子的可悲。同时,这也是一个普遍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看一下国家教委教学大纲的一些明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一二年级同为低年级,大纲要求摘录如下:
【写话】
7.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口语交际】
8.认真听别人讲话。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复述基本内容。
9.学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就是说说话,是不要求写的,更没有什么周周写甚至天天日记。
三四年级为中年级,要求如下:
【习作】
8.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写日记、书信。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9.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口语交际】
10.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边听边想,了解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
11.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
作为家长,我们要注意:低年级是写话,中年级是习作,“大纲要求“写得清清楚楚,中年级“学会写日记”“课内每学年16次左右”……
以上孩子的老师犯了一个严重错误,违背了孩子的发育与认知规律。作为从事作文研究的老师,看到这个帖子深感痛心,因为以上这样做法的恶果就是:孩子从此就会害怕作文,而且不能学会作文。
如果说孩子天天写日记,这也是一个大人都做不到难题。不是因为懒得写,而是写不出,大作家的日记公开发表过也有不少,如鲁迅的“某年某月某日,今天无大事”——就这一句话即为“日记”。日记不是作文,是一种生活习惯,日记是记下当天的事情,以后便于回忆之类的。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老师喜欢这样做,喜欢给孩子不知大量的写作任务呢?
说来,还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决定的,语文老师课务多,尤其是上海,连课本都讲不完。其实课文就是例子,专家说不是要求每篇都讲的,但是传统上语文老师还有家长都认为这就是任务,任务不完成哪有再做其他的道理?
说到“课文学不完”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上海二期课改的语文课本中,学生所学课文从开始的62篇,慢慢减少到今天的54篇,笔者认为还是文章篇目还是很多的。孩子一个学期一般是20周左右,除去期中、期末考试的复习各一周,再加上偶尔的学校活动一周(合计),节假日一到两周,那么孩子真正学习的时间为15周左右,根据这个时间,语文老师每周要带领学生要学习3-4篇课文,也就是说每天新学习一篇课文。语文学习又是那么琐碎,读课文、写生字、还有什么背诵、课后作业等等,老师、学生真正的是忙得不亦乐乎。
还有,学校同年级考试、校与校之间也有考试、比赛,老师要晋级,家长要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家长都看分数来论),很多的时候,学生成绩是硬的,作为老师只能抓学习。更为惨的是,语文老师都知道作文是重要的,但是自己苦于没时间,甚至还有的老师不会教作文(这不是危言耸听……),于是乎,老师就采取了一些极端办法:硬性地让孩子写呀,写呀,什么日记,周记,甚至有的老师还要求二年级孩子写读书笔记等等,这些“量化”的东西都极大地摧残孩子的心灵,根本起不到培养孩子写作兴趣的作用,相反还会让孩子害怕作文,失去学习语文的情趣等恶性循环。
其实,孩子写作文的难点是“选择材料”,恰恰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是“作文该怎么写”,殊不知孩子“不知道写什么”,你讲“怎么写”有什么意义。为此,笔者写过大量论文,发表自己对作文教学真谛的见解,如《选好材料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等,得到很多专家及同仁的认可,也从而创立了自己的“安老师手把手作文辅导”理论——首先解决材料问题,其次是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