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人口与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拥有的各类资源。
2、知道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激发爱惜资源,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各类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体验资源的宝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了解我国拥有的各类自然资源。
2、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3、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猜一猜(认识资源)
1、猜谜语。
2、师列举其它资源,提出“自然资源”概念。
3、你还知道那些自然资源的名称?
4、小结: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活动二:比一比(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1、师举例介绍我国丰富资源。
2、自学p26“七色光”中东东的介绍。
3、交流:听了东东的介绍,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4、小结:是啊!我们国家山河壮丽,物产丰富,还有那么多的奇珍异宝,无不令人赞叹!这些资源是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我们祖国发展的物质保证。
5、出示: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5、(出示)我国资源人均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
类别 |
国土面积 |
矿产资源 |
耕地面积 |
河流年径流量 |
森林面积 |
资源基本特征 |
总量居世界位次 |
3 |
3 |
4 |
6 |
6 |
自然资源大国 |
类别 |
国土面积 |
矿产资源 |
耕地面积 |
河流年径流量 |
森林面积 |
资源基本特征 |
人均量居世界位次 |
|
80 |
67 |
88 |
121 |
|
通过比较两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6、自学:p27“七色光”中丁丁的介绍,想一想: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7、(出示)原因一:利用不当,管理不善,破坏、浪费严重。
原因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占有资源量极其稀少,人均资源不足。
8、(出示)“全国水资源分布示意图”与“人均水资源量示意图”比较
以我国水资源为例,了解总量、人口、人均占有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9、、小结:我国是资源大国又是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的国家
活动三:议一议:了解我国人口现状
1、世界与中国人口对比(出示图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了解中国对人口增长控制的现状和30年来实行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的好处。
出示:“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中国未来50年人口发展趋势”、“中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3、我国13亿人口于2005年1月6日到来了。你做何感想?是欣慰还是担忧?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讨论人口多是好事还是坏事。
2、指导行为,提出倡议,从我做起。
教学过程:
活动一:辩一辩(人口少是好事;人口多是好事)
联系生活现象,列举因人口多而产生的上学、乘车、购物、就医等问题;
联系家庭生活、日常花费等,体验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
活动二:做一做
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面对不断增加的人口和日益短缺的资源,你该怎么做?
补充材料:
13亿人口到来带来的影响
专家称人口增速不会缓
13亿人口日到来了,那么这个日子过后,我国会否出现一个人口减缓的趋势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口研究所的段成荣教授表示,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出现。他说:“我国本身的基数比较大,而且过去很多年一直保持比较高速的增长,尽管这种增长速度本身在下降,但人口增长有一个惯性。就像你踩了刹车,汽车不会马上停一样。根据很多研究机构的预测,我国人口在未来的20到30年的时间里,还会继续保持增长。”
30年后中国人口将达极限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最合适的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
顾宝昌说,中国人口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10年就有1个亿的新增人口,这样推测再过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极限。
独子家庭养老能力受挑战
13亿人口日的到来,既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同时提醒我们:社会发展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顾宝昌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独子家庭的养老支持能力开始受到日趋严峻的挑战。据中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l世纪中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而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到时将可能超过l亿。届时,在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的挑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超生挑战中国16亿人口上限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信中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响应国务院的号召: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公开信》被看作是中国人口政策转变的重要标志,之后,计划生育开始加速走向前台,并于两年后的中共十二大上被确定为基本国策。
就在《公开信》发表的第二年,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村民王容(化名)夫妇的大女儿小雨出生了,求子心切的他们没有遵照当时计生政策要求,相隔四年再生第二胎,而是于两年后就生下了二女儿小燕。“我们不是不知道政策,但农村和城市不一样啊,要是没个小子(儿子),老了谁来养我们?受了欺负怎么办?我跟孩儿他娘商量了,不管怎么样都得要个小子。”王容在回忆20多年前作决定时这样说道。
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王容夫妇受到了当地计生部门的处罚,但这并没有阻碍他们要个“小子”的决心。从1981后的12年里,王容家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孩子出生,一直持续到他们的第10个孩子,也是他们唯一的儿子于1993年出生后才告结束。
和多数城市居民一样,记者刚了解到王容家的情况时,也是无法相信这个事实。这样的“超级家庭”似乎更应该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而非实行了20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今天。
教学反思:
“人口与资源”,这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如何化抽象为形象,言简意骇地诠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主要运用了两种方法:
为了让学生明白“人均水资源”这个概念,我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两个学生代表加拿大,另外的全班学生代表中国。一盒粉笔给“加拿大”的两人,他们拥有的分别是半盒粉笔;但是,如果一盒粉笔平均分给“中国”的每一个人,那么,每人只能分到一支甚至更少。比较一下,体会人多,得到的资源就少。
以事实说话,充分利用图表数据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在课件中,我插入了“我国各主要资源总量与人均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全国水资源分布图”、“人均水资源量图”、“世界与中国人口比较表”、“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中国未来50年人口发展趋势”、“2003年人口年增长率的国际比较”等图表,通过对事实的充分了解,激发起学生的忧患意识。
在讲到“高收入阶层的特权暴露出一个事实——中国人口压力依然严峻”时,我做了一个现场小调查——了解到全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父母是“私营企业主”,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有亲生的兄弟姐妹。这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调查结果,一边在讲“只生一个好”,一边是成群结队的非独生子女,甚至有一个孩子笑嘻嘻地脱口而出:“我家就被罚了四十万!”
这反映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政策与事实在很多时候都是背道而驰的。学生们回去会怎么跟家长说?如果他们还记得这一课的话。“妈妈,我们家为什么没有独生子女证?”还是:“爸爸,再生一个弟弟,你要罚多少钱?”家长们又会怎样跟孩子解释?“交一点钱,给你找个小妹妹一起玩,有什么不好?”还是“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管!”我倒很想知道这一些。看来,这个话题还可以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