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作技巧


首席教师       招生简介

晚托辅导       作文辅导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教案 > 中学语文备课 > 详细内容
为 学
发布时间:2011/3/9  阅读次数:3951  字体大小: 【】 【】【
三七 为   学
教学目标
1、流利地背诵课文,做到背准字音、背对停顿、背出语气,培养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明确“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和掌握"为、语、恃、之、去”的意思。
3、理解文章运用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培养大胆实践的精神。
说明:
本文能得到广泛的传诵,是因为这不仅说了“为学”,也阐明了事物的一般道理。在短小的篇幅中插入贫富二僧的故事,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阐明做学问全靠主观努力,强调事在人为。这些认识,只有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才能领悟。从根本上讲,文言文教学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可采用以“读”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学生诵读、领悟、品味这些环节,并注重文言实词的积累、整理归纳,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扎实的文言基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课前预读
  
  
  
  
  
  
  
预习要求: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的音形义;结合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注出疑难之处。
完成预习
培养预习习惯,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初读文言文的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导入新课
  
  
  
  
从学生“学古文难”的感叹出发引出“难与易的转化关键在为”导入新课。
释题
理解“为学”的意思,了解原题中“示”之意。
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兴趣,创设良好氛围。
诵读课文
整体感知
释读
检查学生预读情况,关键看对重点字词的落实,并作简单的讲解归纳,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
  
抽读、齐读,结合口译落实重点字词(为、语、之、恃、去),共同解决疑问,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发挥合作精神,强化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美读
示范、指导学生朗读技巧,采用各种诵读方法,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并指导学生对朗读作出评价。
明确重要词句:
1、语气助词:乎、矣、也、焉、哉
2、问句:设问、疑问、反问句
3、需读重音的词:足、数年、几千
4、重要句:子何恃而往
美读时随着文章的感情起伏跌宕,身心沉浸文本,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文言语感。
悟读
提出问题: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原因是什么?
分角色朗读
体会文章中心: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二僧故事的理解,从而整体感知文章。
  
联系拓展
延读
1、以“为学”为题,却选取与“为学”似没有直接关系的“二僧去南海”的故事,为什么?
2、举一反三——例证的联想。
  
1、交流、讨论
明确为让后辈领悟其中寓意,实属语重心长的暗示
  
2、例:磨杵成针
           水滴石穿
启发想象,拓展思维,把对文章中的理解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去。
  
  
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扩写“二僧去南
海”的故事,刻画贫者去南海的艰难,并补充结尾,重点突出富者的神态、语言、动作。
完成作业
积累文言词汇,形成语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思路点拨
这篇文言文,虽是教导类的议论文,但故事性极强,学生对“贫富二僧去南海” 的故事兴趣极浓厚。因此,教学时也可从文章的中间开花,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在朗读、表演、交流中扫清字词,领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悟出其中的寓意。通过反复朗读开头结尾的议论句,理解作者是要告诫子侄人之为学与天下事一样,学与不学是关键,即自己主观上是否努力。对文言字词的积累可通过课后的归类整理练习达到巩固。
练习举隅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字
蜀之鄙             语于富者           自南海还         其一贫               子何恃而往    
2、掌握一词多义
之:人之为学
蜀之鄙
吾欲之南海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顾: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顾茅庐
左顾右盼
足:一瓶一钵足矣
       画蛇添足
       不足挂齿
去:西蜀之去南海
去留两便
大势已去
3、查找一条与为学有关的格言,以一两百字的短文加以阐述发挥,在班级交流展示。
例: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曾国藩)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荀子)
4、收集有关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名人故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句式整饬的创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蕴美。  

二、学法引导  

1.以学生自读为主,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字词的音、形、义,教师抽查巩固。  

2.可将文中故事改编成小说剧表演,也可用复述的方式加以理解。可对这个故事的思想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一下可从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  

3.理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妙处,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可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去掉,看看文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由学生从写作和内容的角度加以认识和体会。  

4.可以根据文章结构层次,将本文化整为零,逐段背诵,背熟后再合零为整体背诵、默写。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根据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巩固重点。  

2.难点  

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解决办法  

教师适时恰当引导学生思考。(见教学步骤)  

3.疑点  

开篇由两个设问句组成,这种写法有什么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思辨力)。  

四、课时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重点词句评析、随堂练习的胶片。  

3.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及重点的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熟记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强化诵读练习。  

2.准确直译文章。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  

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特别是升人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每个人接受新知识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程,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渡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准确直译文章,掌握重点实词。  

3.学习本课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见文下注解)并解题《为学》  

为——做学——学问。  

2.教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准下列读音;并掌握其意思  

速  怠  迄  屏  鄙  恃  钵  语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以段为单位,每个学生讲一段,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出示投影,将重点词句及难句对学生再次进行训练。(亦——也,  逮——及,赶得上,  怠——懒散,迄——等到,  屏——摒,  常——常规,语——对……说,  钵——和尚用的碗,之——到……去,  恃——凭借,犹——仍然,还,  鄙——边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学生来概述段意  

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第二段  讲道理说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与聪敏置换。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  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四)总结、扩展  

初读文言文,同学们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准字音,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  

(五)布置作业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朗读背诵。  

(一)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运用,及在语气上的特点,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  

2.理解文章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整体感知  

1.复习文学常识。  

2.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请一位学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订正课后练习二,并出示投影,请学生把下列这些词语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②以告富者  ③富者有惭色  ④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语言特色  

学生朗读第一段,并分析排比句的艺术效果。  

(第一个设问句开篇泛论天下事之难易,关键在“为”,第二个设问句进而引申论述“人之为学”。由概括到具体,使论述的道理逐步深入,引起人们的深人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辨力量。)  

朗读第三自然段,有钱的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何不同?(第一次属于通  常发问,第二次是以蔑视的语气出现的,在富和尚看来,穷和尚只凭一瓶一钵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议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穷)岂不是痴人说梦。)  

语气词  乎、哉——疑问,也、焉——判断,矣——陈述  

3.把握文章主旨  

提问,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贫僧立志而行,在困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为,而富和尚只强调客观条件,不立志而行。)  

4.请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另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因为有决心而成功的,没有决心而失  

败的。”(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  

(四)总结、扩展  

蜀鄙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学过本课后能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为学》。  

2.完成课后练习三。  
安老师简介


copyright 2000-2009 安老师天天作文网( zuowen365.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21034号-1

版权声明|关于我们|在线投稿|申请链接|给我留言|付费方式|作文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