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异义词,掌握“期、去、委、引、顾”等实词的含义。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懂课文意思,并能用现代汉语较生动地复述故事。
3、引导学生懂得为人处事应信守诺言。
说明: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本文是特别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学的第一篇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导入新课,示范朗读,明确每次朗读的要求 |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 |
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中人物关系。为分析人物形象做好基础,同时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做到:正确、清楚。 |
研读课文,具体理解课文大意 |
讲解“古今异义词”;指导学生疏通重点句子的解释 |
借助注释,知道“期、舍、去、乃、委、引、顾”等词的含义 |
古今异义词是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的一大差异,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文言实词,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子,将能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
拓展思维,生动复述课文故事 |
顺势引导,相机点拨 |
复述课文,交流点评 |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的表达能力。 |
作业练习,巩固文言基础知识 |
合理设计练习 |
回家完成作业 |
巩固课堂内容,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句子。阅读与课文主题相一致的现代文,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初步的比较阅读、鉴赏的能力。 |
练习举隅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 陈太丘与友期行
2、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 有人惭,下车引之
5、 元方入门不顾
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止,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元方入门不顾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 元方对父亲的朋友的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批评的?说明元方又怎样的特点?
2、 “元方入门不顾”一句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 课文讲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拓展思考:
1、 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阅读秦文君的《一诺千金》,你有何感想?
一 诺 千 金
秦文君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问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贫穷,他母亲仿佛是个职业孕妇,每年都为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形象不外乎两种:一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那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那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来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的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手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的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办成了一件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从那男生的获奖作文中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夜里到北站附近的旱桥下帮菜家推菜。到了第五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熟睡,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那是我和那男生的惟一的一次交往,但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这类的字眼,总会联系上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精神。
那个男生后来据说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许他早已遗忘了我们相处的这一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一诺千金看来只是一种作风,一种实在,一种牢靠,可它的内涵涉及到对世界的郑重。诚挚、严谨的人做人做事自然磊落、落地生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种准则的含义已超出了本身,而带着光彩的人类理想和精神、正气都在其中。
然而处在大千世界,有着太多随意许诺,却从不兑现的人。那种人较之于一诺千金的人似乎活得轻松。可惜,这种情景不会长久,一个人失信多了,他的诺言也就被当成戏言,大打折扣,全面降价。且不说别人会怎样看轻他,就是他自己,那种无聊、倦怠都会渐渐袭上心。人一沾上那种潦倒的气味,做人的光彩就会大为逊色。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到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守候。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也是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上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突然,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当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当时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对于并不怎么看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暴雨中的少年。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位一千多年前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那么,他是谁呢?在他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告诉我这位小朋友是谁?
学生散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课题是《陈太丘与友期》,课文中所讲到的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是谁呢?
生(抢着回答):元方
师:那么他与课题中的人物有关系吗?
生:“有期”就是元方(回答错误)
师:是吗?(表示否定)
生:陈元方的爸爸是陈太丘
师:就是说陈元方是陈太丘的儿子(板书)
这是篇文言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呢?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来了解、学习课文的具体内容。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师:朗读文言文,首先得读正确,课文中:“尊君在不”一句的“不”应读“否”(同时板书)。现在,我们请同学为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课文
学生个别朗读课文(一位男生、一位女生)
师:读了几遍课文了,我们知道,课文中出现了陈太丘、陈元方,还有谁呢?
生:有期(个别同学串讲)
师:“期”的意思是什么?
生:约会、约定时间
师:课题的意思也就是
生:陈太丘与朋友约会(约定了一个时间)
师:课文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出现讲话的人物有二个,其中一个是(元方),另一个是(友),是谁的“友”呢?
生:陈太丘的“友”
师:陈太丘是陈元方的爸爸,他的名字叫陈实,为什么他又叫陈太丘呢?我们一起看一下注释:“太丘”是一个地名,他担任这个地方的长官,所以又叫他“陈太丘”。古代的人他的名字可以有很多,有姓名,还有“字”、“号”等。
接下来,我们再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陈元方、“友”的话,看看能否读出他们说话的语气来?
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一起读旁白。
二、研读课文,具体理解课文大意
师:我们再一起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的意思你能理解了吗?其中一些关键的字你能结识了吗?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师:看看,文中的“字”你都能结识吗?
生:非人哉
生:不是人
师:我们用现代汉语解释文言文时,应注意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非人哉”直接翻译为“不是人”可以,但在人物的对话之间,可能用:太不够朋友了!太不像话了!则更好。
生:顾
师:坎坎坷稳住时,“顾”解释为“回头看”。现代汉语中,一般“顾”是指“照顾”。
在文言文中,有大量的字的字形与现代汉语中的汉字的字形相同,但意义、用法却不同,我们就把这些自称为是“古今异义词”。(同时板书)
在这篇课文中,类似的字还有吗?
生1:引,解释为“拉”
生2:期,解释为“约会、约定时间”
生3:舍,解释为“放弃、舍弃”
生4:委,解释为“放弃、抛弃”
生5:去,解释为“离开”
师:“去”是一个典型的、重要的古今异义词。“去上海”,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到上海去;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则是:离开上海。意思完全相反。
这些,重点的字都能解释了,课文的意思都能理解了吗?我们一起再度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与元方有关系的句子,看看能否用现代汉语解释这些句子。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描写元方的语言、动作等相关的句子划出来,看看能否用现代汉语解释这些句子。
学生独立思考,在课文中划线(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
生1: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生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生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生4:元方入门不顾。
(说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及时纠正不够正确的地方,如“去”“时年”“日中”“顾”等词语,学生在解释是容易忽视的,重复一遍,强调重点。重点的句子还可让其他学生再解释一遍。)
三、拓展思维,生动复述课文故事
师:重点的字、句子都能理解了,课文的故事内容应该都知道了。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想请同学们发挥一下想象,复述课文的内容。
师生集体朗读课文
师:复述课文,再不改变课文基本意思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故事情节。我们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等的一部集子。(同时板书)
学生同桌一起准备复述课文(教师巡视)
三名学生复述课文(教师充分肯定的同时,及时纠正复述课文中的小错误)
四、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旨
师:我们今天认识的陈元方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我们再读一遍课文,请同学用一、二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引导,理解陈元方是个直言不讳、个性倔强的孩子。
师:再读课文,故事告诉我们:与人相处该如何做呢?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生::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讲信用,对人应有礼貌;对朋友的缺点、错误要直接指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简单概括)
五、 布置作业,复习巩固课堂内容
教学后记:
接到编写新教材的教学设计任务后,内心一直有些忐忑不安,一方面从未上过预备年级,另一方面重未真正实施过新教材的教学。我相信:语文教学的精髓是一致的。与其纸上谈兵,不如下水实践。于是就有了这堂《陈太丘与友期》一课的教学实践。
学生是借了小学五年级刚毕业的一个班级,在他们6月28日上午召开小学毕业典礼之前的一个小时上的。学生没有预习课文内容,只是在录像之前五分钟下拿到了教材。
整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实施各个环节的教学,应该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首先,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个别朗读,齐读,以及分角色朗读,做到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等打下基础。
接着,在研读课文内容时,解释“古今异义词”,重点句子时,都是先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一一完成各项的教学任务,学生还是能基本把握。
第三环节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学生可能是时间有限,或是其他原因,在思维拓展上略显得不足,一般只是脱稿解释了课文。但我认为: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能做到这样,应该还是可以了。如在上课期间,可在课后让学生在充分完成改作业。并可在后文《两小儿辩日》中再次训练复述课文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这一环节上,可看出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弱一些。通过点拨与引导,基本还是能回答到教师预设的目标。
最为可惜得是:学生是借班上的,之后又放假了,对于本堂课之后的作业情况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