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一千张糖纸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圈划、交流中,品味、积累关键字、词、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课文“欺骗是对孩子最深重的伤害”这一主旨。
3、掌握分号的作用,能模仿课文相关段落,运用排比句式和分号写一段话。
说明:
每个人在少年时代都会有一些难忘的事在心底烙下深深的印记。本文作为《少年心事》这一单元中一个精彩的篇章,生动而贴切地描述了“我们”在四合院中快乐的游戏生活,描述了“我们”为了实现愿望而历经千辛万苦搜集糖纸的经历,描述了“我们”受表姑欺骗,愿望破灭后的绝望和悲愤,表现出孩子们的活泼、纯真与执着,也充分表现出大人的欺骗,对孩子造成的深深伤害。课文描写细腻,修辞手法运用恰到好处,可引导学生用心朗读、品味,感受童心的纯真与易碎。
教学重点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赏析,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及其深刻内涵,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主旨并提高学生遣词造句写段的能力。
说明:
语文学习忌“泛语文”和“去语文”现象,教师要在课堂学习中体现学科自身的特点,教会学生学习、品味语言,在学生阅读、鉴赏作品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语文基本素养,增强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课文“点睛式”议论的写作手法。
说明:
课文在叙事的基础上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议论,既表达了作者对一事物的看法,也深化了课文主题。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这种“点睛式”议论的写作手法,更可引导学生将这种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教学时间:1教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1、教师讲述《曾子烹彘》的故事。
2、揭示课题,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
学生交流听故事后的感受。(例如:对待孩子,大人也要守信用。) |
教师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为课文学习做好准备。 |
散读课文,整体感知 |
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提出突破口问题:课文第二节讲到“累距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呵!”而课文十二节又讲到“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 |
1、散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完成字词的积累。(见课后练习)
2、思考突破口问题,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并归纳:小孩子无忧无虑,精力充沛,成天想尽办法淘气,在他们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累”这个字。而课文十二节讲到孩子们在历经千辛万苦搜集了两千张糖纸之后,才发现热切的盼望只不过是表姑的一个玩笑后,内心感到无比的绝望与悲愤,心也突然变得沉重,才会觉得累。 |
预备年级的语文学习,学生的字词积累是一个重点。要教会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注释以及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并完成字词的积累。而突破口问题的提出,则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对关键语句的思考、理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
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
指导学生朗读关键语段,教会通过对语句的品析,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从中获得感悟。 |
学生朗读、思考、品析:
①哪些描写体现了“我们”在四合院多彩而快乐的生活?(例如课文第二段)②为什么“我们”在发现受到表姑的欺骗后,会如此的绝望和悲愤?(着重分析课文第七、八、九段)③哪些描写可以体现“我们”愿望破灭后的绝望和悲愤?(例如课文第十二、十三段) |
由教师的示范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由课文的朗读到对词句的赏析再到感悟,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的查找、判断、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
深入理解,把握主旨 |
引导学生掌握“点睛式”议论的写作手法。 |
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三段,思考:这三段能否删去,它们在课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叙事基础上的议论能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的作用,还要引导学生将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
课文小结,布置作业 |
“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你认为表姑的话是欺骗吗?你对表姑的做法有何看法?写一段文字说说你的观点。 |
完成回家作业。 |
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
思路点拨
课文十五节讲到“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对孩子最深重的伤害。”本文的教学也可以从这一句话切入。可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孩子受到了什么欺骗?”“为什么说欺骗是对孩子最深重的伤害?”通过对关键段落的朗读与赏析理解课文主旨,再思考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练习举隅:
1、课文十四节讲到“我每逢看到‘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表姑’这个词。”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受?
2、为什么说“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找出课文中运用排比句式与分号的片断,读一读,并模仿着写一段话。
《一千张糖纸》
一般常态教学目标:通过“自读——品读——朗读”等形式,品味文中重点语句,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理解诚信的重要意义。
语文基础知识目标:读准“跺”“皱褶”“梆”等的读音,会解释“匮乏”“迫不及待”的语境义,了解点睛式议论。
口语交际训练目标:揣摩人物心理,转换成语言表达,或直接以文中人物身份说话。
阅读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理解“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本是最深重的伤害。”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借助分号形式,写一段话来描绘校园活动场面。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 通过预习,扫除阅读障碍,完成字词的积累。
2、 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一千张糖纸”写了怎样一件事?简要概述课文内容:
“我”和世香为了表姑的允诺,努力地积攒起一千张糖纸,结果表姑未兑现承诺,我们感觉悲愤、失望。
三、 体验文本,品味语句。
再读课文,圈划出表现我们心理变化的语句,品味这些语句。
思考:1、从“‘累’距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啊”到“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意味着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讨论)
童年的我们天真快乐,无忧无虑,精力充沛,成天想尽办法淘气,在他们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累”这个字。历经千辛万苦搜集了两千张糖纸之后,才发现热切的盼望只不过是表姑的一个玩笑后,内心感到无比的绝望与悲愤,心也突然变得沉重,才会觉得累。
四、 穿插口语交际
如果你是儿时的“我”,在听到表姑说出让我们积攒糖纸的真正目的后,你会怎样去想,怎样去做?(体会角色,口语表达)
五、 品读课文,感悟提升。
1、 文章结尾三段的内容可否删去?为什么?(点睛式的议论,强调伤害之深,告戒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大人与孩子间应真诚相待。)
2、 出示曾子杀猪的故事,通过对比,请同学写出感悟到的道理。(结合课文训练写作)
六、 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积累,注音并解释.
2、结合“曾子杀猪”的故事,谈谈你懂得了什么道理?3、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借助分号形式,写一段话来描绘校园活动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