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常见的化学物质——常见的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PH值的含义,学会用PH试纸等手段检测物品的酸碱度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碱,知道碱的一般性质和用途,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观察现象和交流讨论的能力,对化学知识产生兴趣。
二、教学重点
学会检测一些常见物品的酸碱度。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利用PH试纸进一步认识酸的强弱。
活动目标:
1、了解PH试纸可以测出酸的强弱。
2、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交流能力。树立合理使用和安全意识。
活动二:认识碱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碱一般性质和检测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化学物品的探究兴趣。
活动三:检测物品酸碱性
活动目标:
1.了解PH值和PH色卡.
2.了解四种常见酸碱性物质的强弱和PH值。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PH试纸进一步认识酸的强弱。
学 生 活 动 |
指 导 要 点 |
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经验提出各种辨别的方法
思考:学生可以提出建议,也可以不回答.
学生观察PH试纸,交流使用方法.
学生做酸液测试实验.交流各自的颜色有和区别
讨论交流:酸性的强弱.
|
1. 情景导入:如何辨别物体的酸度(可用桔子和醋为例).
2. 引导性问:如果是不能尝的物品如硫酸,你有什么建议?
3. 出示PH试纸
4. 提出实验要求
5. 启发式问:PH试纸上颜色的深浅表示酸液有什么区别?
6. 小结 |
(二)认识碱的性质和用途。
学 生 活 动 |
指 导 要 点 |
通过实验发现PH试纸颜色的变化.
用PH试纸测试碱液.交流试纸上颜色的深浅.
利用对酸性物质的认识,推理出碱性物质的一般性质 |
1. 用PH试纸测试碱液.
2. 有关碱性物质的一般性质
演示叶脉标本制做。
|
了解强碱的危险性
初步了解PH色卡的酸碱变化规律。
|
3.安全教育:碱有腐蚀性
4.帮助学生认识酸性由强到弱,再到中性,然后从中性到弱碱再逐渐到强的化学性质。
|
(三) 检测物品酸碱性
学 生 活 动 |
指 导 要 点 |
实验与观察:洗衣粉,香皂的碱性强弱。
把实验中测试的PH试纸对照色卡了解四种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 |
用PH试纸了解常见碱性物质的强弱.
指导学生使用PH色卡,介绍PH值.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酸碱物质.
|
板书:
常见的碱
性质: 腐蚀性
PH 试纸:颜色发生变化
PH值: 小于7 酸性
大于7 碱性
7 中性
说 课
课题:常见的化学物质——常见的碱
教学目标:
1、了解PH值的含义,学会用PH试纸等手段检测物品的酸碱度。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碱,知道碱的一般性质和用途,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观察现象行业交流讨论的能力,对化学知识产生兴趣。
本课题通过三个环节完成教学目标,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认识PH试纸,了解PH试纸可以用来测酸性物质的强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PH的意义,以及PH试纸对酸性物质反映出各种不同的颜色,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动手实验,对硫酸和醋的酸性进行对比,然后找出它们的PH值,以确定它们的强度,最后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整个操作过程,达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运用观察分析方法的能力。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认识碱性物质,由于学生已经会用PH试纸检测酸了,所以他们能很轻松地对碱性进行检测,关键是碱性物质在PH试纸上反映出的颜色不同,这需要学生通过PH色卡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重点让学生分辨酸和碱。通过在色卡上颜色的对比,学生了解碱性强弱在PH值上也能反映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色卡,找出这张色卡的规律,通过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小于7是酸性物质,酸性物质越强PH值越小,大于7是碱性物质,PH值越大碱性越大,PH值是7表示是中性,既不是酸也不是碱。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了解,酸性强有较强的腐蚀性,那么碱性强同样也有较强的腐蚀性。联系实际用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第三个环节是巩固已学会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辨认三种不同的物质来进一步认识酸和碱,这三种物质分别是酒、洗衣粉、洗洁剂,让学生先通过PH试纸了解它们的PH值,然后根据测得的PH值来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物质。这个活动有趣,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化学知识存在。最后让学生把实验用剩下来的PH值带回家,再去测试一下家中的化学物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后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使我看到要让学生产生兴趣,不仅在内容上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在教学手段上也要接近学生。因为化学知识是要通过实验才能真正地去理解、去认识的,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横喜欢动手的实际情况,整个课都用实验来完成,用PH试纸这个教学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三个不同的实验逐步地对酸碱进行检测和认识,真正理解了酸和碱的一般性质。我认为课改的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探究为核心,那么我在教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手,让学生交流归纳,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认识碱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运用已学会的实验手段来达到知识目标,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总之在这节课中我始终贯彻自然常识课的教学原则,即实践性、探究性和科学性,通过完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发展。
点 评
这是一堂“牛津上海”版自然教材中五年级第一学期的自然课,从这一节课开始上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探究酸性物质的科学探究上,通过使用PH试纸来揭示化学物质内部奥秘,同时又用试纸这一探究主线清晰地贯穿整个课堂,使各环节互相衔接紧密,分层递进,达到了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的目的。
这堂课是否成功可以从最后一个环节检验3根试管里分别什么物体的判断看出来,学生运用了前面两个环节所学到的知识来正确地判断出试管中所盛物质,即达到了教学目标,又解决了教学问题。这堂课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探究面向了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了解了探究的方法和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许多学生的发言我们可以知道教师让学生讲述交流的多是他们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这样的讲过程,也反应了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调整他们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最后让学生将试纸带回家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物质进行测试酸和碱性程度,我想学生一定会在课后在家中自己找寻一些材料再来动手实践的,也说明这节课还没有结束,学生的探究是不会因为下课而停止的,他们会带着兴趣更多地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这堂自然课可以让我们耳目一新地看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是如何来处理一些较难把握的教材,在短短的35分钟里将复杂的知识内容变成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而平时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也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增强了学习自信心,不断地要求发言,努力地进行着实验,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教师最想见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