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作技巧


首席教师       招生简介

晚托辅导       作文辅导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教案 > 中学语文备课 > 详细内容
散步
发布时间:2011/3/9  阅读次数:2642  字体大小: 【】 【】【
散步
  
教学目标
1.   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从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
2.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说明:
语言的学习是语文课的内核,抓住文本语言的显著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很好的策略。预备年级的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比较薄弱,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语言特点,这需要教师的帮助。目标实现到什么程度,要看学生的基础,不能急于求成。一节课不行,可以花两节课教学。学生在语言的推敲中,很自然的感受到亲情的淳朴,责任的重大。情感、价值观的人文目标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中自然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唤醒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提出朗读要求;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师生合作,初步发现本文的语言特点。
  
  
  
朗读第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发现文章中“特别” 词语或句式、与平常习惯的表达方式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发现作者选用句式的匠心。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这样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
圈划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子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
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分享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
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
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语句。
  
明确:(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3)分场合与对象,轻重得体。
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写一写这件事情,感受语言另一种魔力。
课余完成作业。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练习举隅
1.   积累下列词语,用其中的五个词语写一段话。
信服、酷冬、分歧、一霎时、各得其所、水波粼粼
                                                                                                                                                        
                                                                                                                                                         
                                                                                                                                                        
2.   朗读下列语句,说说哪些词语要强调突出?
(1)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2)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4)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 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句是很整齐,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请从文章中再摘抄几句句式很整齐的句子,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4.   景物描写往往能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熟读下面这段话,感受它所传递的情感。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结合你以前的学习,说说你印象最深的环境描写的文字。
5.自读《金黄的大斗笠》,比较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并研究造成两文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金黄的大斗笠》写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温馨世界,语言是活泼泼的。)
[附文]
金黄的大斗笠
高风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他看管着一头雪白的小山羊,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风来啦!
庄稼的叶子翻过背,闪现出一片片灰绿。小山羊的毛被梳理好,又弄乱。小男孩脸上的汗珠被吹干,换上调皮的笑意。
雨来啦!
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那又粗又亮的线线,似乎能数得清。
风来啦!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雨来啦!
它向小男孩跑来。小男孩一定很急,连鞋都不穿,光着脚丫跑得噼里啪啦的。
风来啦!雨来啦!
姐姐带着斗笠来啦!
雨,只赶上洗洗斗笠。
风,总想掀开斗笠,看看下面遮着什么。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在用斗笠临时搭成的小房子里,姐弟俩坐着,任凭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脚指头还在得意地动呢。
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遮着小山羊偶尔发出的咩咩声,遮着姐姐和弟弟的笑语:
一一姐姐,你怎么知道雨来啦?
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一一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
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
——姐姐,你要不送斗笠来,哪怕晚送一会儿,我正好淋个澡。可惜……
啪(是一只手打在另一只手上)。
一一嘻嘻。
一一咯咯。
笑声冲出银线织的雨帘,笑声掀动金黄的大斗笠。
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4、散步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 ↑承上
散步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 ↓启下
  
  
上一篇: 花脸 下一篇:窃读记
安老师简介


copyright 2000-2009 安老师天天作文网( zuowen365.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21034号-1

版权声明|关于我们|在线投稿|申请链接|给我留言|付费方式|作文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