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作技巧


首席教师       招生简介

晚托辅导       作文辅导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教案 > 中学语文备课 > 详细内容
40词二首
发布时间:2011/3/9  阅读次数:1613  字体大小: 【】 【】【
  
    
教学目标
1、以各种诵读联想形式,感受江南春景的共同特色,体会并表达古诗词炼词的精妙。
2、通过比较诵读,感受景物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在景物刻划上的抒情方式的不
同表现手法。
说明:
“一切景语皆情语”,六年级的学生对身边景物有一定的感受体验,“情语”的体验还较粗浅,因此教学目标从联想诵读开始。贯穿比较诵读的思维形式,因此在激发学生探索思情之间的关系,尝试表达炼词的的感受。丰富“离情、怀乡”等情感的厚度和情景交融的审美体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背诵有关江南及表现“水”的系列古诗
1、提示引发联想。
  
  
2、朗读两首词。
可用小组比赛“开火车”(一人背一句)形式背诵全诗或名句,听读感受再朗读。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渲染情感氛围初步感受。
激发学生感受并表达江南春景的共同特色。
1.   提问激发想象:
“你觉得哪句诗最能体现你认为的江南景物的特点,为什么?”
2.   “词二首”中如
何体现的?点拨用词的特色。
1.   想象体会刚才
大家背的诗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朗诵体会并表
达词语蕴含的景物特色。
激发学生从自己已有的感受出发联系新的文本表达自己对炼词精妙之处的感受。
激疑比较思考:江南春景为什么会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1.   结合有关资料,
分两大组讨论:
①《菩萨蛮》是幽默俏皮地歌颂江南春景,还是借写依恋表达还乡不得的愁苦?
②《卜算子》写惜别还是惜春?
2.2.激发引导
1、 大声散读、体会。
  
2、 结合有关资料,
分两大组讨论。
  
3、全班交流。
这是本课学习重点,以两个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碰撞,激发结合资料谈自己感受的兴趣,教师不作简单结论,但要引导学生言之有据,言之有物。
重点比较二词与《观沧海》《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当中都写到“水”为何感觉不同?
1.   激发学生谈感
受。
2.   重点点拨“碧于
天”“眼波横”的对比、拟人手法的作用。
3.   顺势启发抒情
方式的不同。
1.   选一首谈谈感
觉有何不同。
2.   讨论“水”特征
有何不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进一步探究不同情感在景物刻画,抒情表现方式的不同。这是本课难点,不要求全。
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词
2、描写自己曾看到的一处江南风景,用上古诗名句。
完成作业
使古诗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思路点拨
本课也可从两词对春天江南美景的不同态度、情感入手,激发学生联系相关资料探究,
谈自己的感受。
练习举隅
1、解释划线词:
①游人只江南老           ②霜雪             ③还乡折肠          
④眉眼盈盈处                   ⑤才送春归
2、谈谈你对下列写江南春水名句的理解。
①         长江春水绿堪染,蓬叶出水大如钱。唐 张籍《春别曲》。
②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苏轼《送别诗》。
③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④         吴山青,越山清,两岸青山相对迎。 宋 林甫《相思令》。
⑤         雨眼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鱼市,一缕孤烟细。宋·王禹偁《点绛唇》
3、   联系自己已知的写水、写春的古诗名句勾画一个“春水”的图景,画一幅“春
水”图,请美术老师评一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一、教学目标
1、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2、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3.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名句,高一必修一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中曾引用。
2、作者介绍
韦庄(约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3、朗读全词,体味情感。
4、思考
(1)说说《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如何写江南之美的。
     明确: 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之好。游人留恋江南,合平常情;异地为客,不愿还乡却似有悖常理,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表现出了江南的好处。这是侧面写。“春水碧于天”, 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这样美好的江南,怎么不令人留连?写江南生活之美。三四句具体描绘江南水乡风光之“好”:写得极富有诗意。
         词的下片紧承江南好而状江南女子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怎不令人陶醉?写江南人之美,令游子生爱赏留恋之意。这几句,一气贯通,多方面铺写江南之美,全力促成“游人”之“只合江南老”的多种理由。将“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说得人人信服。
-
  
(2)俞平伯在《读词偶得》说:“此作清丽婉畅,真天生好言语,为人人所共见。就章法论,亦另有其胜场也。……古人用笔,每有透过数层处,此类是也。”                        
对词中“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一句,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对下面的古人的评述,你是如何理解的?
  
前人的评述:
1、一幅春水图画。意中是乡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结言风尘辛苦,不到年,不得回乡,预知他日还乡必断肠也,与第二语口气合。
——[清]陈廷焯《云韶集》
解读:     结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含义深婉。按常情,作客异乡的人总以不得还乡的而愁绪满怀,诗却偏偏反过来说“还乡须断肠”,突出了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了,也突出了江南的美。其实,词句中还包含这样的含义:年华幸尚未老,今日暂莫还乡,然而终老之日必得还乡,“还乡须断肠”正是今日“莫还乡”的缘故。“莫”“须”等虚词斩钉截铁的口吻,正是极端无奈痛苦之语。结句可以说写得情真意苦之极。
  
2、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解读:
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同时也有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
   5、探究
西蜀花间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韦庄,与温庭筠并称为“温韦”。同属花间,但二人的区别也很明显:试从这两首花间派的词分析温韦两人的风格特点的不同。
明确:
意象选用上:
温词意象迭出,结构跳跃,;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
韦词则意象疏朗,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
温词如周舫、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蹙金结绿。
韦词则如吴道子笔下之淡妆美人,疏朗清秀;
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则如(夏承焘语),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情感表达上:
温词多客观描绘,感情的表达隐约含蓄,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
韦词多是对自己感情的主观书写,细腻婉约,浅近自然;疏朗秀美,明白晓畅;常常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庭筠等人。
风格上:
温词风格浓艳密丽,韦词风格明朗疏淡;
温词易流于艳、晦、腻,韦词易于流于滑、浅、俗。
        
温庭筠《菩萨蛮》这首词纯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诗人正像一个高明的导演,通过一架摄像机客观地摄录下女主人公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动一点感情,也不作任何旁白,但是,只要我们细细地体味,词人无疑是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一些能够表现题旨的镜头,只是表达得非常委婉含蓄而已。
此首则写梦醒时之情思也。……全首以人物之态度、动作、衣饰、器物作客观之描写,而所写之人之心情乃自然呈现。此种心情,又为因梦见离人而起者.虽词中不曾明言,而离愁别恨已萦绕笔底,分明可见,读之动人。(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读这首长如同观赏一幅著名的《簪花仕女图》那样,词人以工笔画中极少见的特殊技法,即使是图中的一麈拂尾、一柄团扇,也无不精心刻划,精致周密,堪称是件一丝不苟的珍品。从而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唐代贵族女子娇慵不可方物的情态。
韦庄的《菩萨蛮》则直抒胸臆,显而疏,自然。读这首词如同观赏吴道子的名画《天王送子图》,薄施淡彩,因其笔法流转洗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知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2.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
教学难点: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诗、词比较中初步了解“词”的知识。
二.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散读——个读——齐读。)
三.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四.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
(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赏析:
  
王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如皋(今江苏省县名)人。曾在宋神宗朝当过翰林学生,因作词得罪而被贬,所以自号“逐客”。王灼说他的词“新丽处和轻狂处皆是惊人”(《碧鸡漫志》),说明他是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的词家。王观的作品,风趣而近于俚俗,时有奇想。
【注释】
[1]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2]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3]眉神盈盈处:喻指山水秀丽的地方。盈盈:美好的样子。
【赏评】: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译文】
水是眼波横,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       山是眉峰聚。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眉眼盈盈处。 [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才始送春归, [方才送春天归去了, ]           又送君归去。 [又送君(鲍浩然)回去了。]
若到江南赶上春, [要是到江南(江苏浙江)赶上春天 ]
千万和春住。 [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
安老师简介


copyright 2000-2009 安老师天天作文网( zuowen365.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21034号-1

版权声明|关于我们|在线投稿|申请链接|给我留言|付费方式|作文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