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从亲代到后代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从阅读“欧洲皇室的血友病”故事开始,激发学生对繁殖和哺育后代的在传宗接代过程中表现出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兴趣;然后阅读“孟德尔与豌豆”以及关于DNA的资料,初步了解遗传学的研究内容;最后教材提供关于“杂交水稻”、“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的资料,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生物新技术。
活动一“遗传和变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故事,观察繁殖和哺育后代的亲代和子代图片,知道什么是遗传和变异,发现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活动二“初识遗传学”,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孟德尔与豌豆的故事及资料,了解孟德尔是一百多年前奥地利的遗传学家,他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遗传学,为当代生命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从故事中认识到科学家为了揭示遗传和变异的规律,经历长期不懈的研究,推进了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进一步认识,揭开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奥秘,并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活动三“走近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新技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生物新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体会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本课教学重点是知道在生物传宗接代过程中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本课垢教学难点是对细胞、染色体、DNA、基因等专有名词有初步了解。
本课教学目标
1. 初步知道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2. 初步了解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 感觉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初步了解生物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版面说明
Ø 通过小故事“欧洲皇室的血友病”,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遗传,并产生对遗传学的兴趣。
Ø 4幅图都呈现了亲代和后代,学生通过发现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人,在繁衍后代时,物种问题保持相对稳定,如南瓜的后代还是南瓜,鸡的后代还是鸡,斑马的后代还是斑马,人的后代还是人;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后代与亲代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有些特征下亲代不同。小博士则帮助学生初步知道遗传和变异的含义。
Ø 孟德尔开创了遗传学,学生要初步认识遗传学,就要首先了解孟德尔关于豌豆的研究。
Ø 将染色体、DNA、基因等名词以较为简单的图文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
Ø 学生通过阅读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资料,会认识到利用遗传学知识可以使水稻高产,从而体会遗传学可以造福人类。
Ø “多得羊”不是从受精卵发育来的,而是科学家用绵羊身上的体细胞培育出来的,这与过去高等动物繁殖后代方式完全不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技术的巨大创新。
Ø 转基因番茄与普通番茄的外形没有多大区别,但具有独特的品性;口味好,储藏久,通过这一点帮助学生认识转基因技术的用途。
教学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教具:欧洲皇室血友病故事的投影片,南瓜,母鸡和小鸡,母斑马和小斑马,人的一家三口等投影片或影视资料;孟德尔与豌豆故事的投影片,人体,细胞,染色体,DNA的投影片或影视资料;袁隆平和杂交水稻,多利羊的克隆过程,转基因番茄等的投影片或影视资料。学具:全家福照片,活动作业。
活动一 遗传和变异(P.12)
活动目标
1. 通过新闻记者故事观察生物亲代及后代的特征,知道生物继承上代特征的现象叫遗传,生物上下代之间和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
2. 初步知道中遗传和变异是繁殖和哺育后代的界的普遍现象。
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
1. 阅读:教材第12页关于欧洲皇室血友病的故事
2. 小组讨论:为什么欧洲皇室会相继出现血友病?
3. 大组交流:欧洲皇室相继出现血友病的原因。
4. 观察:教材第12页上南瓜,鸡,斑马,人的一家三口照片。
5. 小结讨论:关于生物的传宗接代过程,代发现了什么?
6. 交流:各组的发现。
7. 小结: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在学生观察图片和阅读文字资料时,教师要作适当解释,如什么是通婚?血友病是怎么回事?
¬ 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到血友病是从亲代传给后代的,初步引出“遗传”这一名词。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认识到亲代遗传给后代的性状有些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
¬ 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观察:(1)生物的物种是相对稳定的:南瓜的后代还是南瓜,鸡的后代还是鸡,斑马的后代还是斑马,人的后代还是人。(2)生物的后代并不完全和亲代一样,它们的特征有差异。
¬ 让学生先说说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然后再阅读小博士提示,理解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活动二 初识遗传学(P.13)
活动目标
1. 通过阅读资料,初步认识孟德尔对遗传学的贡献,感受孟德尔身上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2. 通过阅读资料,初步知道遗传学研究的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初步知道染色体,DNA,基因等生物学名词。
3. 初步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内的基因控制的。
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
1. 阅读:关于孟德尔的资料。
2. 讲述:孟德尔的故事。
3. 阅读:教材第13页资料。
4. 讨论:是什么控制了生物的各种性状。¬ 也可以主让学生课前收集孟德尔关于研究豌豆的资料,在课上交流。引导学生关注:(1)孟德尔出于好奇和兴趣才研究豌豆的,在兴趣的基础上作出了重大科学发现;(2)知道孟德尔研究豌豆长达8年之久,这体现了一种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3)孟德尔开创了遗传学,对遗传学有巨大贡献。
¬ 指导学生边观察图片边阅读文字,交流和讨论是什么在控制生物的性状。对染色体,DNA,基因等生物学名词,教师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中有一种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其他物质组成的;基因就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生物长成什么样是由基因决定的。
活动三 走近生物新技术(P.14)
活动目标
1. 通过阅读资料,初步认识一些生物新技术,如杂交水稻的人工选育、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
2. 初步了解生物新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3. 初步认识到人类的科学设想到此有止逐步实现。
4. 知道应用生物新技术的两面性,初步学会科学客观地看待生物新技术的应用。
学生活动流程指导要点
1. 阅读:教材第14页关于杂交水稻,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资料。
2. 交流: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 课后完成活动作业第5页,按要求写一篇科技小短文。¬ 对于杂交水稻,可以引导学生新闻记者时思考:选育杂交水稻能为我们带来什么益处?
¬ 对于多利羊的诞生,教师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作适当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克隆”的含义。在学生阅读后,教师还可以介绍克隆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用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科学客观地看待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新技术的应用。
¬ 引导学生认识到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的许多设想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 教师要对撰写科技小短文的方法加以指导。通过科技小短文,可以看出学生对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新技术的看法。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拓展眼界,辩证地看待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生物新技术。
其他教学建议
这一课的内容比较多,所涉及的许多生物学名词学生可以听说过,但不一定理解,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深入浅出地解释和指导,同时也鼓励学生课外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在课上交流、讨论。撰写科技小短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教师的指导,所以本课可以分两课时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