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识别反问句并懂得其作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引导学生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说明: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正确的朗读节奏更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况且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故将学习本文的基本方法还是定为朗读学习法。
本文出现了两种类型的反问句,一种是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一种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掌握一些文言句式,积累一定的汉语知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必须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引课激疑 |
导入新课 |
积极思维,参与辩论 |
由“辩”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研读课文、疏通文意 |
范读课文;指导朗读,明确朗读节奏;讲解反问句 |
自由朗读;讨论读法→练读→评读;合作译文;交流互评 |
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不同形式地翻译,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
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
明确要求,出示表格,点评小结 |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一儿:初 近 大
中 远 小
一儿:初 远 凉
中 近 热 |
小组合作填表,一举多得,既有读文译文的检测,又有概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是合作创新的体现。 |
诵读表演 |
明确要求,参与诵读 |
分角色朗读;基本能背诵;复述课文故事 |
使朗读表演相辅相成,理解背诵相得益彰。 |
课堂小结 |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旨 |
概括文章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感想 |
让学生从故事和人物身上受到启发,由所查资料初步了解孔圣人,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
探究作业 |
设计练习 |
完成作业,巩固知识 |
恰当合理的有助于知识的形成与方法的掌握。 |
练习举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及其日中如探汤
(4)孰为汝多知乎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孰为汝多知乎!
3、根据要求填写表格
(1) 用原文回答; (2)用现代汉语回答;
小 儿 一 |
论 点 |
|
|
依 据 |
|
|
推 理 |
|
小 儿 二 |
论 点 |
|
|
依 据 |
|
|
推 理 |
|
参考资料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3、朗读本文的节奏停顿提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两小儿辩日教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713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山东被成为“孔孟之乡”,你知道“孔”指的是谁吗?
孔子名丘,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教过的弟子有三千多人,
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可谓学识渊博,可他也曾被难住过,想不想知道是谁,用什么问题把他难住了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中的第二则文言文,来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 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需要完成以下几个目标:(出示课件)
1、 能流利、正确诵读文言文
2、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 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基本知识,激发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三、 文学常识
请同学们看一下注释16,本文选自?(出示课件)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周朝列御寇所著的论集。全书基本思想属于道
家一派,宣扬顺应自然,消极无为的哲学。一直为后人珍视。
四、 初读课文(出示课件)
1、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课本上标注的读音和屏幕上画出的节奏,试着将课文度通顺,读
流利。(出示课件)
2、 哪位同学起来把课文读一遍?(2人)
3、 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遍。(出示课件)
4、 按照老师的节奏,让我们全班齐读课文。
五、 再读课文
1、 我们都知道,文言文生涩难懂,下面请同学们试着对照注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
方法,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师巡回)
2、 好,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出示课件)
解词:“辩”是什么意思?“故”呢?
谁来完整地翻译这一句话?(2—3人)“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的意思是:全班一起
说。
(出示第二句课件,翻译第二句话。方法照上)
(出示第三句课件,翻译第三句话。方法照上)
(出示第四句课件,翻译第四句话。方法照上)
3、好,下面请同桌两人采用一人读课文,一人翻译的办法,将课文再翻译一遍。
六、分析课文
1、在本文中,学问渊博的孔子被谁用什么问题难住了呢?
2、小儿1的观点是(出示课件)(用原文回答)(指导朗读)
小儿2的观点是(出示课件)(用原文回答)(指导朗读)
3、 他们的理由是分别是什么?(出示课件)他们陈述理由的结尾用了什么修辞?这种
修辞有什么好处,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
4、 正是由于两个小儿的理由都很充分,所以,孔子也“不能决也”你猜孔子会怎么说
?
5、 如果让你把文章分成三层,你会怎么分?
六、 小结
七、 在《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中,两个小儿围绕着太阳在初出时和日中时那个距离我们近
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小儿1认为早晨的太阳“如车盖”,中午的太阳“如盘盂”,按照“距离近的物
体大,距离远的物体小”的原则,早晨的太阳距离我们近,中午的太阳距离我们远; 小儿2认为早
晨的太阳“苍苍凉凉”,中午的太阳“如探汤”,按照“远凉近热”的原则,早晨的太阳距离我们
远,中午的太阳距离我们近, 从而难住了孔子。
八、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从两个小儿身上学到了什么?
那么,我们又从孔子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九、 这个问题难住了孔子,你能不能帮助孔子回答他们。
十、 同学们文言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她语言简洁,含义深刻,很值得大家去学习去研究,
最后,就让我们在俞伯牙的《高山流水》中,有感情地把课文再齐读两遍。
十一、 布置作业
1、 处理课后习题
2、 背诵课文。